《大困惑》免费阅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其他书籍 > 大困惑

八、职业化教育比高等教育更紧要(1/2)

作者:且东

    八、职业化教尤高等教育更紧要

    世界各地,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有刀耕火种的劳作;有春耕时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农民,也有在耕地上忙碌着的机器。这本身就是一个各种不同程度生产力并存的世界。这也是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与人力相结合的缩影。

    **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奔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口号。“新型工业化道路”旨在“新型”二字,相对于世界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针对当前我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而言。

    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五点特征,分别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这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工业化道路。要想赶超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就必须跨越式地实施科学技术新的发展战略。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国家为什么必须得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呢?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各种资源相对匮乏,人均占有量很低。同时,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有的还处于初期,有些发达地区如北京基本上处于后工业化时期,也就是说还没有真正实现工业化。换句话说,我国还是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封建的小农经济到现代的高新技术各种各样生产力相对普遍存在的、有明显生产力的地域差异的社会,是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同时存在的社会。道理弄清楚了,路走起来也就方便了。

    知道是什么路,为什么要走,那还得弄清楚怎么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实现,这除了在强调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第鳃业的同时,也不放弃工业经济、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最后,面对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要加强高新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是加大处于核心地位的高新科学技术的原始创新,创造自己的知识产权。通过依靠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一些拔尖创新人才、大量的专业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以满足不同经济和产业结构的需求,满足劳动方式对不同层次和类型人才的需求。

    据专家预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品加工工厂。但在目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低下,以制造业为例,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4.4%、日本的4.1%、德国的5.6%。换句话说,这些国家的一个从业人员生产的产品相当于我们国家20多个劳动力的劳动成果。

    我国加入WTO后,虽然在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同的配饥流水线、技术,我们的手表不如瑞士,组装的汽车不如德国,生产出的数码产品不如日韩。什么原因呢?归根结底是技术性人力资源的缺乏而导致产品技术含金量不高。

    据统计,我国目前城镇企业的1.4亿名职工中,高级技工仅为3.5%,不足500万人,与发达国家40%的比例相差甚远。有关资料显示,在电力行业的138万职工中,高级技师和技师不足总数的2%;在建筑行业的9万多家企业、3400多万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仅占4%,高级技师不足0.3%,技师不足1%;在煤炭行业中,有96%的企业缺少机电人才,88%的企业缺少有利于产业啥换代的新设备、新技术使用人才。

    企业对高级技术工人的渴求大于对大学生的渴求,这已成为各地、各行业的普遍现象。缺乏高级技术工人的不仅集中在传统的建症机械制造等行业,而且在新兴产业中体现得更为强烈。

    我们拥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我们缺少来使用这一先进科技去创造开发的人员;我们拥有先进的流水线,但我们需要懂得驾驭机器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普及和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技术的整体水平,特别是提高全社会劳动力整体技能素质。

    换句话说,如果研究开发高新科学技术,是中国实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动力,那么,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则是推广应用高新科学技术的杠杆。职业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最好的方法,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

    如何发展职业教育,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其结果也必然会影响到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把职业教育放在经济战略的高度去对待,势在必行。

    今天,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对人类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和广泛。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我们受用在学习、生活、工作等诸多方面,也使得我们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为我们抠新领域做出了贡献。

    在如今,不断更新的知识、不断突破的科技、不断发展的经济,已然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能力的建设、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紧迫。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现代工业社会最明显的特征,高水平、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其基础。世界上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已经说明,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离不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离不了高素质的人才大军。在国民总收入的增长额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得到的,而其余的那一部分又是依靠工人的高技能水平创造的。

    我国是人口大国,要想把巨大的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就必须去开发和建设,人力资源并不是伴随人口就能自动生成的。

    教涌在《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2002年)的报告中提出:“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富民强国的第一国策;开发人力资源是中国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把开发人力资源与走向教育强国作为中国政府的宏大战略目标,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庞大的社会工程。

    过去,因为发展滞后的人力资本使我国失去了许多重要的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