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评传》免费阅读!

五、隐居默察(2/2)

作者:刘基评传

,间道来降,且言处州兵弱易取,大海闻之大喜,即出军抵樊岭与再成台攻之,大败其兵,连拔桃花岭、葛渡二砦,遂薄城下。"认为处州攻克,是胡深叛降所致,但据胡深《神道碑》及《行述》,胡深见大海在克处州之后,《实录》记载不确(详见钱谦益《太祖实录辩证一》,《牧斋初学集》卷一百一)。

    ② 《元史》卷一八八《石抹宜孙传》。

    ③ [汉]班固:《汉书》卷二十一上《律历志上》引。

    ④ 《汉书》卷二十一上《律历志上》颜师古注。

    ⑤ [明]吴宽:《平吴录》,丛书集成初编本。

    了音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克集庆,即征辟夏煜、杨宪等十余人于军中。他们都曾为朱元璋的帝王之业赞画献策、黼黻多功。而浙东山明水秀、文风荟蔚,自古人才,因此,处州既克,朱元璋得知浙东四先生"皆国士"①,便派遣总制官孙炎前往礼聘。

    在这纷扰板荡之秋,识士文人无不关注着时局的变幻。如与刘基声名相埒的宋濂,隐居在龙门山中静观时变。当时戴良说他是"退偃一室,以默计胜败。"②宋濂自己也说,"今之入山著书,夫岂得已哉"③,他自己并不想在山中落落无事,只是坐待时机,一旦有英主礼聘,"苟用我,我岂不能平治天下乎?"④刘基虽然也韬光敛迹,但仍关注着时局。隐居之时,已笼统地认识到了起义产生的原因。(详见第七章)但这毕竟是一种复杂、痛苦的转变,需要时间的缓冲,需要变幻的时局逐步影响,相对而言,刘基出辅新主的愿望比宋濂淡漠。就当时形势而言,朱元璋在各个军事集团中最具远见卓识、雄才大略。但传统的忠臣不侍二主的观念羁縻着刘基,有诗为证:上山采蘼芜,山峻路迢递。下山逢故夫,悲风生罗袂。忆昔结发时,愿得终百年。变故不可期,中道相弃捐。莲实生水中,石榴生路侧。未尝挂齿牙,中心岂能识?上山采蘼芜,罗袖生芳菲。因君赠新人,莫遣秋霜霏。落叶辞故枝,不寄别条上。白日无回光,谁能不惆帐?①虽为"落叶"而"不寄别条",表现了对旧王朝的忠诚和留恋。同时,朱元璋攻下刘基苦心镇守的处州不久,更由于与石抹宜孙有着笃厚交谊,孙炎礼聘,与石抹宜孙兵败几乎同时,这是刘基犹豫徘徊,造巡就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②① [明]刘辰:《国初事迹》,《国朝典故》卷之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② [元]戴良,《赠勾无山樵宋生序》,《九灵山房集》卷六,四库全书本。③ 宋濂:《凝道记·令狐微》,《宋文宪公全集》卷五十一,四部备要本。④ 宋濂:《终胥符》,《宋文宪公全集》卷五十一,四部备要本。

    ① 《上山采蘼芜》,《文集》卷十。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