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评传》免费阅读!

第三节求同存异的治学态度(2/2)

作者:吕祖谦评传

过其藩而未入其域者,安敢自附为党以攻王氏学?夫王氏之学,其失在入耳目,诚不待攻,而攻之者亦何罪耶?"②朱熹对王安石则是破口大骂。他断定王安石如果落到孔子手中,必然要受到"少正卯之诛"①他花了相当大的力气收集攻击王安石的一切言论、把它们汇编成册,题名为《三朝名臣言行录》。清人蔡上翔指出,王安石之所以"得谤于天下后世,① 《文集》卷4《与刘衡州》。

    ② 同上,《与朱元晦》。

    ③ 同上卷5《与陈君举》。

    ① 《二程遗书》卷二上。

    ② 《杨龟山先生集》卷17。

    ① 《王荆公年谱考略》。

    固结而不可解者,尤莫甚于《言行录》"②。吕祖谦政治上反对王安石变法,学术上他与王安石的分歧亦不小。但是他反对将王安石的学术思想一笔抹煞。他曾向内弟曾德宽建议说:"且看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三集,以养本根。"③对朱嘉所编次的《言行录》则屡次提出批评,指出"前辈言论,风旨日远,记录杂说",往往失真,以此道听途说的材料编为册子,留传人间,多有不妥,亦非是治学严谨者所做之事,再三要求朱熹自己动手认真"整顿"《言行录》。这里固然反映了吕祖谦的严谨,但也说明了吕祖谦不赞成对王安石采取敌对诋毁的态度,就这一点来说,他的见识要比程、朱等人高明一些、公允一些。

    吕祖谦不仅自己力求对不同观点的学者平允公正,而且明确要求门人对学术观点不同者要宽容温和,一再告诫他们"毋得??訾毁外人文字"④同时也不要在同一学派内部互相吹捧,彼此标榜:"毋得互相品题,高自标置,妄分清浊。"⑤吕祖谦治学的严谨,不仅表现在他对不同学术观点或不同学派持论公允,还表现在他对于私交甚厚、学术观点颇为接近的学者,亦能持论公允。

    他曾批评好友陆于静"病在看人不看理",这批评无疑是相当尖锐的。吕祖谦和朱嘉的关系是人所皆知的。双方相知,莫逆于心,多次进行学术合作。

    对于朱熹的学识,吕祖谦是很推崇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朱熹的所有学术观点都无原则的赞同,如前面所说的他对朱熹《言行录》的态度,便为明证。

    吕祖谦曾很坦率地批评朱熹性子太急,学术气度欠恢宏。

    吕祖谦之所以能对一些关系密切的学者治学欠妥之处,提出一些颇为中肯的批评意见,这是其不拘门户之见所致。由于吕祖谦能平和地对待各种学术观点。因而使得他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联系。为此,朱熹批评他"驳杂不纯"。而吕祖谦却并不因此而难堪。相反,他认为能否与众多意见不合者相处平和,实际是检验自己学力的一种方法:今之学者唯其不专意于讲习,故群居相与,多至于争是非、较胜负。使其一意讲习,则我见处众之可乐,而不见其多事矣。学者欲自验为学之进否?观其处众之乐与否可也。

    他的意思说,学者如果都将精力专意于讲习学问,就不会把心思放在与别人争是非、比高低上面。大凡与人争论不休,固执是非胜负,因而不能与众人很好地相处的,都是没有把心思放在对学问的探求之上。这不仅影响到学问之"进",而且会影响到个人道德的升华。因而"争校是非,不如敛藏收养。"②今天看来,吕祖谦的这个意见仍然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