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评传》免费阅读!

第三节求同存异的治学态度(1/2)

作者:吕祖谦评传

    吕祖谦治学的主要特点是不圃于门户之见,主张兼容并蓄。他认为在学术问题上应该具备求同存异的气度和肚量。这是因为世界上学术观点完全一致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即使彼此意气相投,学术见解相当接近的人,也总有不少不一致的地方。

    人之相与,虽适合志同之至,亦不能无异同。且如一身早间思量事,及少问思之,便觉有未尽处。盖无缘会无异同。"道合志同之至"也总有分歧,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以同一个人而言,早上考虑的问题,过了一会儿再考虑时便② 《文集》卷16《周礼说》。

    ① 《文集》卷20《杂说》。

    ② 同上。

    ③ 同上。

    ① 《文集》卷20《杂说》。

    觉得刚才的思虑"有未尽处",需要加以修正,何况是不同的人呢?学者对于不同的学术观点必须慎重对待,认真研究,而不能只凭个人的好恶喜怒决定向背取舍,否则就开拓不了眼界,所获得的知识也是极其有限的,所谓"所感浅狭"。

    吕祖谦提倡学者对于不同的学术观点要泛观广接。他认为只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交往,而拒不同观点的人于千里之外,是不利于自身学术水平提高的。

    近日思得吾侪所以不进者,只缘多喜与同臭(嗅)味者处,殊欠泛观广接,故于物情事理多所不察,而根本渗漏处,往往鲁莽不见,要须力去此病乃可。这里,吕祖谦将学业"不进",归结为"多喜与同臭味者处,殊欠泛观广接",这是有道理的,吕祖谦坚决反对"道不同不相知"的观点,认为这未免"缺乏广大温润气象"②指出将不同的学术观点视为洪水猛兽,严加防范,甚至加以诋毁,"诚未允当",不仅是不公允的,而且是极不妥当的。基于这种认识,才使他超越了当时诸家,使自己的学术"兼取其长"。形成了博大宏富之学术体系。吕祖谦对待各学派的这种泛观广接的态度,是很值得今人发扬光大的。

    吕祖谦多次强调,评价某种学术思想或某一学者"要须公平观理,而撤户牖之小。"③如在对苏轼的态度问题上,吕祖谦则表现了宽容之精神。北宋时期,洛学与蜀学素有门户之见,曾经互相激烈地攻讦过。作为蜀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苏缄,历来受到洛学及其后学的责难。朱嘉等人对苏拭多有贬抑之同,认为其学术荒诞不经。吕祖谦虽然向以洛学传人自况,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贬低苏拭思想的学术价值。他认为作为一个学者,苏拭不少学术主张还是很有见地的,他的书不可不读。有一次朱熹出于门户之见,在他的注释中将"东坡"改为"苏拭",以示抑贬,对此,吕祖谦颇有异议。他认为这样做如果仅仅是出于编书统一体例的要求,那倒没有什么。但倘若是因为和苏缄的学术观点不同,心有余怨而作这样的改动,就大可不必了。因为这一做法容易"因增其怒",对于开展学术讨论不利。吕祖谦这一态度体现了一个气度恢宏的学者应有的风范,值得称道。

    尤其值得说明的,是吕祖谦对于王安石的态度。王安石,在理学家那里,不啻是名教罪人。理学的实际奠基人程颢、程颐曾经认为王氏之学对于学者的危害最大。他们说:"今异教之害,道家之说则更没可辟,唯释氏之说衍蔓迷溺至深。??然在今日,释氏却未消理会,大患者却是介甫之学,??如今日却要先整顿,介甫之学坏了后生学者。"①二程的门生杨时说得更露骨:"某于程氏之门所谓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