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评传》免费阅读!

第二节"育实材而求实用"的培养目标(1/2)

作者:吕祖谦评传

    任何阶级要保证自己的事业不中断,都必须后继有人,这是古今之通例。

    吕祖谦极为重视对封建地主阶级事业所需要的人材的培养。

    在培养目标的问题上,他企图通过强化封建等级名分及伦理道德的教育,使统治阶级内部的封建等级秩序得到巩固;使劳动群众俯首贴耳地接受地主阶级的统治,永远做地主阶级的忠实奴才。这和朱嘉、陆九渊以及所有的理学家的观点并无二致。所不同的是朱嘉。陆九渊和其他的一般理学家要培养的是"醇儒",即只会坐而论道,实际上风痺不知痛痒的道学家,吕祖谦则认为这些人虽然是封建等级名分和伦理纲常的坚决拥护者,但是什么实际的本事也没有。因而在关键时刻除了为封建统治尽忠尽节。以一死殉君之外,再也无补于封建统治了。有鉴于此,吕祖谦提出所培养的人材应该既是以封建道德律己者,同时还应该是能对地主阶级事业发扬光大、尤其是封建统治面临危难之际,拿得出拯救国家的具体办法的"实用"人材,这又与永嘉、永康学派所强调的培养救时之英雄的观点相一致。不难发现,在培养目标问题上,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吕祖谦有机地揉合了朱、陆与永嘉、永康学派的意见,相比之下,显得比他们更为全面些。

    与"以德教为本"的观点相一致,吕祖谦指出首先要加强被教育对象的道德教育。他认为道德和"智力"、"才能"相比,显得更为主要。他不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即"智力足以控制海字,不必道德,权利足以奔走群众,不必诚信;才能足以兴起事功,不必经术"①。认为只有在"道德"、"诚信"、"经术"的制约下,"智力"、"才能"才能充分发挥,且恰到好处。如果没有"道德"、"诚信",有"智力"和"才能"要比没有"智力""才能"更糟糕。因为这些人话说得娓娓动听,文章写得颇为精彩,这就很能蛊惑一大批人,具有强烈煽动力。所以他们一旦反对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这些人最令人头痛,远不如无才无德"空无所有之人"好对付。因为无"智力"、"才能",纵然想干坏事,也只不② 同上卷13《易说·大畜》。

    ③ 同上卷18《孟子说》。

    ① 《文集》卷1《乾道六年轮对札子二首》。

    过是造成小小骚乱而已,掀不起大的风浪。因此,"道德"、"诚信"与"智力"、"才能"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两者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主从的,在他看来,宁可要一些没有"才能"、"智力"的温顺奴才,也不能要那些"不正"而"博"且"大"的干练之材。

    基于此,吕祖谦主张应首先对培养对象"教以三德三行以立其根本"。

    何谓"三德三行"?即"至德"、"敏德"、"孝德";"孝行"、"友行"、"顺行"。他说:以至德则言以为道本,敏德则言以为行本,孝德则止言以知逆恶者。①孝行以亲父母;??友行以尊贤良:??顺行以事师长。吕祖谦认为"三德三行"的教育乃是整个教育的中心环节,有了这个"三德三行"教育,就可以收到"纲举而目张"的效果。吕祖谦这一主张和朱、陆二人培养"醇儒"的教育观是一致的。主要是解决被教育对象日后矢忠封建统治的问题。

    但是,仅仅对学生进行"三德三行"的教育是不够的,还要联系国家的政治法令的得与失进行教育。国政正确,要总结经验"以为法";国政失误,要汲取教训"以为戒",以培养学生日后驾驭国政、通揽全局的本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处理政务的实际能力,在治理国家。筹措朝政的过程中懂得如伺整救补阙,对国家之本末源委知道得一清二楚。吕祖谦认为受到这些严格训练的"子弟们","一旦用之",就可以成为封建国家的栋梁之材。这与陈亮提倡的既有"救时之志",又有"除乱之功"的人材观相一致。

    必须指出,吕祖谦虽然注重德行,强调"德教为本",但他并不否认"才能",并认为道德不能代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