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华西列夫斯基》免费阅读!

第十章 库尔斯克大会战(2/2)

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华西列夫斯基

这个战役的部队是勃良斯克方面军和中央、西方两方面军各一部。随后,华西列夫斯基就为布置这次战役去了勃良斯克方面军驻地。在这里,他视察了各参战部队,并与该方面军司令**夫一道逐个检查了各集团军的前沿防御情况。

    6月10日,华西列夫斯基被召回莫斯科。根据大本营的指示,他最后被派到了沃罗涅日方面军。其任务是负责协调沃罗涅日和西南两个方面军的战役作战行动。与此相适应,朱可夫则被委派为负责中央、西方和勃良斯克3个方面军的作战协调工作。整个战役的协调者是最高统帅斯大林。

    至此,苏军的一切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但是,德军究竟何时进攻呢?这个问题在当时还险些引出其他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斯大林本人和有些方面军司令竟要求改变原来总的战役行动计划!

    事情是这样的:由于苏方情报部门和苏军侦察机关的有力工作,当敌人第一次想在5月10—12日发起进攻时,苏方就获得了可靠的情报。于是,总参谋部把作战警报和命令传了下去,要求各部队严阵以待,随时做好规定时间内的御敌准备。结果时间过去了,德军并没有发动进攻。是不是情报错了?不是。后来经过查实,原来是敌军因尚未准备就绪而变更了进攻日期。这样,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瓦图京便提出要先敌进攻,其军事委员赫鲁晓夫也把这看成是敌人犹豫不定,因此支持司令员的想法。只是由于当时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及安东诺夫的坚决反对,他们才放弃了自己的打算。

    过了10天,即5月19日,总参谋部收到了新的情报说,敌人定于5月19日至26日发起进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安东诺夫认为这个情报确实可靠,便电请斯大林并拟定了新的警报和命令,斯大林批准后于5月20日凌晨又发至各作战部队。结果同第一次一样,敌人又未在这个时间发动进攻。接着,便是漫长的等待。此间,华西列夫斯基正好在前线,如前所述,先是西方方向的勃良斯克方面军,后来又到了沃罗涅日方面军,经过视察部队和到前沿观察,他得出结论认为,最近数日内敌不能发动进攻。与此同时,在中央方面军的朱可夫和该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夏季的6月来临后,考虑到以往德国统帅部常常是将其进攻行动安排在夜短日长开始的这个时间内,那么今年还会不会这样呢?到了6月中旬,苏军通过不间断的军事观察,再加上各种侦察方式得到的情报,已经确切地获悉德军已经作好了充分的进攻准备,但不知何故进攻并未开始。就是这个“不知何故”,使苏方非常不安,甚至一些人早就失去了镇定。华西列夫斯基通过每日与斯大林的汇报和联络,也明显地感到了最高统帅的烦躁心态,至于瓦图京和赫鲁晓夫等方面军首长,更是要求他改变既定的战役计划。也许,他们也有自己的理由,计划中不是也有第二套方案吗?

    但是,华西列夫斯基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先敌进攻则只是对敌人有利,要改变“先防御,后进攻”的方案实在不足为取。其实,他也在心里打鼓。可见,在那时,谁能依然坐而不乱呢?一次,瓦图京竟激动地当着他大叫起来:“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咱们会睡过头的,会错过机会的!敌人明摆着是不想进攻。秋天转眼就到,咱们的一切计划和准备就都落空了。别再坐等了,还是主动进攻吧!我们的力量是足够的,真不知道你为什么还要等!”再后来,瓦图京直接给斯大林打电话,申述自己的理由。斯大林也动摇了,他通过电话告诉华西列夫斯基说,他认为瓦图京的这个建议应该得到最认真的关注,并说他已命令瓦图京按自己的设想提出报告给大本营。他还指示华西列夫斯基必须帮助瓦图京,而且让他找马利诺夫斯基,请后者也研究一下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当时,斯大林还说,他想请朱可夫及中央方面军的首长也来谈谈看法,以便研究该方面军的行动问题,并要求华西列夫斯基必须在6月22日以前赶回莫斯科。华西列夫斯基说:“您的指示将会被执行,这一点绝对不会有问题。但我仍认为敌人先进攻对我们有利得多,而且,根据一切情报判断,敌人的进攻即将开始。”后来,在莫斯科他见到了朱可夫,后者说最高统帅尚未与他谈过这个问题。这样,他放了点心。到这时,他俩仍坚持不必先敌进攻,而且深信“敌人将在最近一周内首先实施突击”。

    7月2日凌晨,总参谋部终于接到关于敌人转入进攻的最新情报。情报说,在最近几天,至迟不超过7月6日,敌人将在库尔斯克方向开始进攻。那么,这次准不准呢?不过,说来也属奇巧,正好近几天苏军歼击机击落了敌军的一架侦察机,飞行员受伤未死。经立即审讯,被俘之敌飞行员供称:德军转入反攻的日期原定在6月,后又延及7月初。这样,总参谋部得到的情报刚好得到了印证。

    听过汇报后,华西列夫斯基即向斯大林做了报告,并请准立即通知各前线方面军首长。随后,安东诺夫帮他拟好了给各部队的训令草稿,他紧接着又用电话向斯大林读了这份警告电报。斯大林听后,未做任何改动便命令他抄送有关人员后立即发出。电文如下:

    据现有情报,德军可能在7月3—6日在我战线转入进攻。

    最高统帅部命令:

    1.加强对敌侦察和观察,以及时查明其意图。

    2.各部队和航空兵应做好准备抗击敌可能的突击。

    3.已下达之各项命令请即上报。

    发出了这项命令之后,华西列夫斯基当天就赶回他应该驻在的工作地——沃罗涅日方面军。晚上,他到了瓦图京的指挥所。

    7月3日,战线仍极为平静。第二天的中午过后,还是没有任何情况。华西列夫斯基和沃罗涅日方面军首长处在焦急的等待之中。大家彼此也不多说话,只是都不期然地盯着指挥所里的几部电话机:万一又有什么新消息呢?突然,16时,前沿防御阵地传来报告,大约有4个营的德军在20辆坦克和1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冲向我防御线,估计是前沿火力侦察,但很快就被击退。据战斗中被俘的步兵第168师的一名士兵供认,他们每人分到了一份干粮和伏特加酒,为的是明日拂晓转入突击。

    不久,这名俘虏被送到了司令部,华西列夫斯基与瓦图京又审了一遍,说法依旧。于是,华西列夫斯基立即把这一最新事态报告了斯大林和在中央方面军的朱可夫。当即,总参谋部又把这一情况转告所有的前线各参战部队及梯次配置在纵深的预备队。

    7月5日凌晨2时30分,沃罗涅日方面军实施了炮火和航空兵的反准备。霎时,周围的大地在颤抖,隆隆的炮声,飞机马达的轰鸣声,各种炸弹的爆炸声,全都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可怕疾人的黑色“交响曲”。深夜的宁静完全消失了。

    库尔斯克弧形地带大会战就这样展开了。

    本来,苏军是防御性作战战略,但这提前的反准备的炮火和航空轰炸机的俯冲轰炸,却使很多德国前沿阵地上的指挥官以为是苏军要向他们进攻了。苏军的炮火反准备先行摧毁了敌人准备好用来进攻的炮兵火力配备,打乱了德军前沿部队的指挥系统。一时间,通讯联系中断,有些德军中下级军官干脆弄不清这是怎么回事。与此同时,一些隐蔽待动的坦克集群和预先停留在机场上的轰炸机编队,也遭到了相当的破坏和损失。

    后来,华西列夫斯基从交战观察及俘虏口供中得知,不论在中央方面军还是沃罗涅日方面军,苏军的炮兵火力反准备和航空兵轰炸行动都略嫌早了一些。倘若再晚30—40分钟,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因为,当时的德军士兵还大多躺在掩体、隐蔽部和深度堑壕工事里,也就是说,大多数团队还都未开始进攻前的集结。苏军的反准备是在夜间,即拂晓前苍茫漆黑的夜晚开始的,事先对前沿敌军集结地域及火力配置点等没有较准确的情报,这也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它的直接命中和效果。

    清晨6时许,德军的坦克集群在震耳欲聋的发动机轰鸣声中疯狂地冲了过来,后边紧跟着的是重新编组的大量步兵师。德军的航空兵也出动了,没有被破坏的近程炮火也在稍早的时候向苏军防御阵地开始猛烈轰击。整个双方前沿地区成了火海一片,漆黑的夜晚顿时化作了白昼。

    显然,敌军推迟进攻是由于苏军强大的火力反准备而造成的。但是,混乱一时的部队立即得到了重新组织。当他们从指挥机关得知苏军并不是突击进攻时,他们便按既定计划开始了进攻。

    德军的进攻突击方向也未改变,一个是在苏军中央方面军防御阵地正面的奥廖尔以南地域,另一个在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防御正面的别尔哥罗德地域。按照4月15日希特勒下达的“堡垒”战役计划命令,德军将从该两地域发起强大集团突击,以集中进攻的方法合围处于库尔斯克地域的苏军并将其消灭在这一广大作战空间之内。当时,德国统帅部也深知,在双方兵力对比上他们并不占有优势,因此必须在有限地域内实施密集的集中突击。此外,他们自恃优越于苏军的一点,便是大量投入了在古德里安总监指导下生产的新式“虎”、“豹”两型坦克,以及经过改装变得威力巨大的“斐迪南”式强击火炮。在他们看来,苏军的任何坦克和火炮都不能与之匹敌。

    希特勒在命令中曾说:“这次进攻具有决定性意义,它应迅速完成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进攻应使我们得以掌握今年春夏两季的主动权……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应当使用精锐的兵团、最好的武器、有才干的指挥员和大量的弹药。每个指挥员、每个列兵,都必须深刻理解这次进攻的决定性意义。库尔斯克地区的胜利应当成为照耀全世界的火炮。”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希特勒法西斯这次是要孤注一掷。他显然并不甘心前两个冬天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惨败。

    然而,在突击的第一天,德**队便在两个既定的进攻方向上遭到了苏军英勇顽强的抵抗。在奥廖尔方向上,虽然已经投入3个坦克师和5个步兵师,但整个白天的5次突击进攻全被打退。只是到了傍晚,德军通过再次投入兵力和兵器,才勉强(扌契)入中央方面军防御阵地。即使这样,最大的纵深也只有6公里,更多的是2—3公里,而有些地方则根本无法突入,激烈的交战始终在双方的前沿附近展开。到7月12日,这里的敌人再也无力进攻了。于是,中央方面军、西方方面军和勃良斯克方面军先后转入反攻,特别是预定参加“库图佐夫”战役的苏军,很快便一举攻下了既定战略目标奥廖尔城,剩下的任务则是大规模全线出击,全力掩杀和追击敌人,并在行进中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在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沃罗涅日方面军防御正面,德军的突击坦克集群威力巨大,几乎每个小的突击地域上都有150辆以上。两军一接火,便见两股钢铁洪流绞在一起,浓烟滚滚,火光盈天,爆炸声在数十公里以外的地方仍然令人心惊胆战。在这里,德军先后投入了强大的坦克第3军、第48军、党卫军坦克第2军、第52军及“劳斯”军一部等近5个军的兵力,而沃罗涅日方面军则只有近卫第6、第7两个集团军部队。尽管如此,第一天的战斗表明,德军的模人企图并未得逞。

    次日,敌军又投入了新的预备兵力和兵器,双方在奥博扬方向上展开了空前的坦克战。华西列夫斯基与方面军首长决定,必须使坦克军、集团军加入该地区作战,井使前沿部队后撤至敌军火力较弱的第二防线前端,然后由后撤部队和第二防御阵地上的各集团军同时阻击敌人的疯狂进攻。仅7月6日一天,德军就在这里损失了200多辆坦克、100多架作战飞机和数万名士兵。在后来的两天内,虽然德军棋入了前沿防御阵地,但又付出了损失200多辆坦克的沉重代价。

    7月9日到13日,华西列夫斯基一直都在第18和坦克第29两个集团军的战斗前线。几天来,敌人加强了对这两个集团军正面的攻势。近卫第6集团军的正面也连连遭到敌军的猛烈突击。看来,敌军是要在奥博扬和普罗霍罗夫卡这两个突破口大举(扌契)入。12日,双方的400多辆坦克和380多架作战飞机及大量的地面作战部队,在这两个地区展开了空前激烈的绞杀,整个天空和地面爆炸声不绝于耳。敌军受到重创,但仍没有放弃进攻的迹象。坦克第29集团军和第18军的坦克也大半失去了战斗能力,华西列夫斯基不得不先后向这里调入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诸兵种合成第5集团军等预备队,随后又相继补充了摩托化第32旅和4个反坦克歼击炮团。德军的进攻被暂时打退,但危险依然存在。

    此间,奉大本营命令,朱可夫从北部前线赶来这里,他的任务是与华西列夫斯基一道负责协调沃罗涅日、草原、西南3个方面军的实施反攻准备工作。13日晚,朱可夫在西南方面军第69集团军指挥所内找到了华西列夫斯基。经请示最高统帅,他们共同决定:增派草原方面军的更多预备队直接到前敌一线,立即发起斯大林早已急不可待的反击行动。一当反击成功,所有各方面军作战部队必须跟紧退却的敌人,夺取原来他们的突击出发地——别尔哥罗德地域。然后,经过短时间准备,所有方面军的全部兵力则投入对敌人决定性的反攻。

    在以后的3天里,所有各部队的正面全都是激烈的血战。苏军士兵不顾身旁数以百计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在燃烧,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这样,坦克大战之后的肉搏冲击开始了。战场上喊杀声响成一片,这巨大的吼声听起来竟毫不亚于钢铁的撞击声和上空炮弹的飞啸声。很快,德军支持不住了,后方逐渐转入防御,只有前线部队还在拼死顽抗。到7月16日,德军完全丧失了冲击能力,后勤部队已经开始向别尔哥罗德以后的地区撤退。17日傍晚时分,敌军前线的作战部队也开始后撤。

    至此,西南战线上的防御作战阶段也宣告结束。而在7且12日,西部战线上的中央方面军已先期完成了防御任务。

    从8月3日起,在西南方面军的配合下,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也开始转入经过准备之后的大举进攻。这就是很多史书或回忆性资料中所说的库尔斯克会战的第二阶段——“鲁勉采夫”战役。不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据什捷缅科(当时他系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负责协助华西列夫斯基和安东诺夫的工作)在他的权威性著作《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一书中介绍,当时总参谋部也好,最高统帅大本营也好,都没有在先期的作战计划中拟定该次战役。实际上,它是根据各方面军上报各自的进攻计划,最后由最高统帅部核实批准的。参加这项工作的除了各方面军首长外,还应该有斯大林、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

    这次战役也分为两个阶段。开始,预定任务是击溃哈尔科夫以北、以东和以南的德军,即刚从别尔哥罗德地域退下来的那部分敌人,此为第一阶段。在而后的第二阶段上,主要任务是攻占并解放哈尔科夫,歼灭或击溃那里的德军精锐部队,从而在事实上结束整个库尔斯克会战。当时,该战役已变为主要作战行动,因此要求苏军在其他方向上的行动都须与之配合,适应它的需要。

    按后来晚些时候才发布的(8月6日)大本营训令,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负责领导和协调参战的各方面军部队共同实施这一战役。初步分工的结果是,朱可夫负责北面地段的沃罗涅日和草原两个方面军的行动,华西列夫斯基则负责南面地段的西南和南方两个方面军的行动。此外,华西列夫斯基还须负责协调西南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攻打哈尔科夫的行动。

    到8月7日,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坦克第1集团军和近卫第6集团军的先锋部队就已攻占了博戈杜霍夫。11日,坦克第1集团军的强大钢铁洪流已经滚过了哈尔科夫一波尔塔瓦铁路。此后,该方面军在追击溃退的德军第4集团军时,遇到了前来救援的德军“南部”集团军群由全部预备队拼成的一支强大部队的反突击性拦截。由于苏坦克第1集团军和近卫第6集团军已经长途奔袭,并在力量上也受到相当削弱,被迫撤出追击方向。到16日,苏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立即前来填补这一真空,一方面使上述两集团军撤到有利地区,另一方面止住德军预备队部队继续向北突击。

    与此同时,科涅夫领导的草原方面军则开始逐步逼近哈尔科夫,大规模的激战在近郊展开。在争夺波列沃耶地域“二一○·七高地”的战斗中,双方曾经使之数度易手。最后,苏第53集团军第299师某连占领了这一高地。在最后一次与德军争夺中,战斗已经发展到空前白热化的程度。当时,德军的炮火几乎轰平了这一高地。守卫在这里的彼得里谢夫上尉在全连只剩下7个人的情况下,仍然保住了这块阵地。战后,彼得里谢夫和另外两名战士分别被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苏联英雄”的光荣称号,其他4人也全部得到嘉奖和勋章。到8月22日,草原方面军各部队在哈尔科夫近郊的进攻连连得手,该城眼看指日可下。德军守城部队见势不妙,赶忙慌乱中逃离而去。这样,23日,草原方面军第53集团军便兵不血刃地开进了哈尔科夫。

    哈尔科夫是乌克兰地区的第二大城市。它是苏军在战争中第一次从敌人手中夺回的第一个大城市。为此,当天21时,首都莫斯科以224门礼炮齐鸣20响为之庆祝。

    至此,库尔斯克会战全部结束。

    通过这次大会战,苏军使法西斯德**队遭受到了永远不能恢复元气的惨败。希特勒的所谓“堡垒”进攻战役计划规定的目标不但一个也没实现,反而被歼灭了30个精锐师(其中有7个坦克师),总计兵力50多万人,坦克1500多辆,作战飞机3500多架,火炮3000余门。这些惨重损失,使德军在整个苏德战场上完全转入了战略防御。对此,前西德历史学家B·格利茨曾经评论说;“库尔斯克弧形地带大会战对于德军是致命危机的开端。”

    经过从1943年初到8月底的战争考验,特别是7—8月在库尔斯克弧形地带与敌军的斗智斗勇,华西列夫斯基的自信心大增。他一开始提出并一再坚持的对1943年夏战计划的设想,被战争的结果证明是正确的。因此,他自豪地写道:“我们学会了猜测敌人的意图。我们有钢铁的意志和坚毅的性格、自制力和沉着精神。这就使我们足以避免犯错误,避免过早地开始战斗行动,避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总之,我们的统帅艺术显示出了创造性。”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