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华西列夫斯基》免费阅读!

第九章 鏖兵斯大林格勒(2/2)

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华西列夫斯基

大规模的战役吗?”他把目光轮流地扫向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意思是请他们做进一步的说明。

    朱可夫报告说:“根据我们昨天晚上的计算和今天上午的核算,大约一个半月后,这个战役完全可以得到必要的兵力和兵器保障。而且在时间上也能够充分准备完毕。”

    斯大林又问:“如果只限于在顿河由北向南和由南向北实施突击,是不是更好些?”

    朱可夫随即解释说:“那样的情况我们也考虑过,但它将使德寇能够迅速地将其装甲坦克师由斯大林格勒附近抽转回来,以抗击我军的突击行动。若像现在这样,我军在顿河以西实施突击,就会使敌人由于可流障碍而不能快速机动。这样,他们至多只能以软弱而少量的预备队来抗击我军了。”一口气说完后,朱可夫不得不喘了口气。

    斯大林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但随即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我军突击集团调动的距离不显得过远了吗?”

    俩人都觉得,最高统帅确实是个军事天才,只是看了一遍战役计划图,便提出了这么多的关键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好在他们都曾经考虑过。这回,华西列夫斯基解释道:

    “您提的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要重点向您汇报和请示的。我俩初步认为,这次战役应分两个阶段来进行。在它的第一阶段,我军的目的是,突破德寇的防御,进而合围敌斯大林格勒集团军并建立牢固的对外正面,以隔绝该集团军与外部敌人的联系;在它的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歼灭被合围起来的敌人,并制止住敌人解围或突围的任何企图。”

    最后,斯大林表示基本同意,并说:“你们把计划再考虑一下,而且要好好计算一下我方的资源。现在,”他指了一下朱可夫,“你立即飞回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去,并要着手研究克列茨卡亚和谢拉菲莫维奇地域的情况。几天以后,”他又面向华西列夫斯基,“你也应迅速飞往东南方面军叶廖缅科那里,同他好好研究一下左翼的情况。”临别时,斯大林又说道:“关于这一计划,我们以后再继续研究。但有一点务必记住;在这里讨论过的这些问题,除了我们三人外,目前还不要让任何人知道,包括国防委员会的委员们在内。如果有人需要知道有关战役准备工作,将由我本人亲自传达。另外,你们俩人可以告知各方面军司令的仅仅是直接和他们每个人有关的那部分任务的内容,除此之外不能事先透露任何东西。”

    这样,俩人便分头做自己的准备去了。

    到9月底,这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斯大林亲自给这次空前的大战役取定了一个名字;“乌兰”进攻计划。后经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和国防委员会的批准审核,决定参加这次战役的共有下列部队:

    1.西南方面军,即打算新建立的那个部队。它的指挥机关为:司令员瓦图京,军事委员热尔托夫,参谋长斯捷利马赫;

    2.顿河方面军,即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它的指挥机关为: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军事委员捷列金,参谋长马利宁;

    3.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即原东南方面军。它的指挥机关为:司令员叶廖缅科,军事委员赫鲁晓夫,参谋长瓦连尼科夫。

    此后,制定详细计划的工作便交给了总参谋部。总参在具体编制工作中,还吸收了各兵种司令、后勤部长、总军械部长及各方面军的司令和参谋长。他们的任务是,就共同实施“乌兰”进攻战役提出自己的详细意见。

    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关于这次进攻的准备工作,在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由最高副统帅朱可夫领导;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由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领导。随后,他们两位便各自赶到自己所在部队去。

    10月间,根据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的建议,又经与斯大林格勒地域各方面军首长们商量,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和总参谋部联合提出要求:各部队的反攻准备工作,应在11月初结束,最后一批兵团和发起战役所必需的一切物质,至迟应于11月15日前集中完毕。为稳妥起见,斯大林再次派出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下到各部队,限期检查各部队和部门的准备工作,并要求这种检查工作必须以举行每个方面军总结会议的形式来完成。他要亲自看各部队总结会议的纪要报告。

    11月13日,华西列夫斯基代表总参谋部向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和大本营报告了经过核实的“乌兰”进攻计划。在政治局和大本营会议上,他着重谈到了下述诸点:

    1.德军兵力基本没有变化,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的主力仍被牵制在市区的持久战斗中。在该两集团军侧翼(即我军进行突击方向)的仍是罗马尼亚军队。近期未发现有敌预备队由内地开往斯大林格勒方向,该方向敌军亦未表现出任何重要的部署变更。

    2.据已掌握的材料看,在进攻开始前,敌我双方在斯大林格勒地域的兵力大体相等。在我军即将突击的各方向上,由于增加大本营预备队和次要方向的部队,在兵力上对敌已有绝对优势。现各突击集群已经建立完毕,完全有把握使突击成功,并相信定能取得胜利。

    3.在战役初期,按预定计划由西南方面军担任主攻。它已拥有完成这个任务所必须的一切。

    4.在战役的第三天日终或第四天凌晨,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所属的坦克部队与机械化部队将在卡拉奇地域会师。这次会师应当完成对斯大林格勒地域的敌军主力集团的合围。

    5.按要求,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必须在11月19—20日开始进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必须在11月20日开始进攻。

    为了使这次精心策划的伟大战役不致因任何小小的疏忽而遭受损害,前此,根据斯大林的指示,华西列夫斯基还要求总参谋部发布了专门训令,制定隐秘工作措施,以防止泄漏关于反攻规模、实施时间、主要突击方向及行动方式等消息。比如,来往函件和电报通话绝对禁止谈及有关反攻的事情;命令都必须采用口头传达方法,而且只传达给直接执行者;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的集中和方面军的部署变更,只准在夜间进行,等等。

    战役进攻发起前,华西列夫斯基与朱可夫又向斯大林提出了一项新建议:为了不使希特勒和德国统帅部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危急时刻从维亚兹马以北地区抽调部队来增援敌“南部”集团军群,苏军必须在维亚兹马以北的莫斯科中央方向发起一次迅猛的诱攻性战役,顺便也好一举吃掉一直威胁首都的尔热夫突出部地域的德军。斯大林对此也十分感兴趣,他很快就同意了这个建议,并要求他俩中派出一人来负责这个诱攻任务。最后,朱可夫被派到了那里,因为他此前曾担任过西方方面军司令。这样,华西列夫斯基便成了南部战线斯大林格勒地域战斗的总负责人。随后,朱可夫便奉命去了西线,而华西列夫斯基则直接到了斯大林格勒前线。

    由于担任此次战役突击任务的西南方面军把司令部设在了绥拉菲莫维奇市。为了方便协调指挥,总参谋部便在这里也给华西列夫斯基准备了一个协调三军(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指挥所。

    11月17日,华西列夫斯基经过战前巡回检查,正准备于当天搬到自己的前线指挥所去。恰在这时,他突然又接到斯大林的电话指示,要他必须在18日到莫斯科讨论问题,具体什么问题没做任何透露。

    第二天,华西列夫斯基如约来到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和全体国防委员正在那里开会。斯大林立即接待了他,并把一封信交给他,请他仔细加以研读。说完,斯大林便回自己的办公室继续开会去了。

    在一间被指定只有他一人才能进出的房间里,华西列夫斯基急忙地展开了这封信。及读毕,确实令他大吃一惊,并且很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原来,写这封信的人,正是在即将开始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担负重要突击进攻任务的机械化第4军军长沃利斯基。这封信是他不久前写给国防委员会的,内容是请求推迟或干脆取消马上就要进行的这次战役。这位军长在信中写道:鉴于进攻开始前敌我兵力和兵器的对比情况,拟议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进攻不仅不会成功,而且,他认为,必定遭到带来一切严重后果的惨败。因此,作为一名忠实的**员,并代表参加这次进攻的其他负责干部,他请求国防委员会立即详细地检查就实施这次战役所作出的决定是否现实,请求推迟这次战役,或者完全取消这次战役。

    华西列夫斯基把这封信一连看了两遍,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他大大地感到惊讶,也极困惑。他对写信人虽不很熟悉,但还是了解的。最近几周,这位军长一直在参加战役的准备工作。不论对整个战役,还是交给他负责的该军任务,他一次都未表示过异议。更何况,在前不久的那次总结会议上,他还当面向大本营代表(即华西列夫斯基)和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保证,他的军将坚决完成任务,并讲了自己军的充分战斗力及全体官兵的高昂士气。

    斯大林要他急匆匆地赶回来,就是因为国防委员会要在这个问题上听听他的看法。一则,他认识并了解这位写信人;再者,这位军长就在他负责协调指挥的部队中,而且战役马上就要开始。当然,华西列夫斯基是不同意这封信的分析的,他当时就把这一看法告诉了斯大林和国防委员会委员们。

    当时,斯大林当着华西列夫斯基的面就给沃利斯基军长挂了一个电话,在简短的谈话中,最高统帅并没有严厉地批评这位军长。然后,他对华西列夫斯基说,他的意见是还把写信人留在军里,因为后者刚刚还表示过一定完成上级交给他们军的任务。关于他是否还担任该军军长的问题,要按该军的行动结果再做最后决定。但是,关于该军及写信者本人在战役头几天的作战表现,他命令华西列夫斯基必须向他提出专门报告。

    11月19日清晨,华西列夫斯基就回到谢拉菲莫维奇的指挥所里。这时,进攻已经开始了。

    虽然早晨的浓雾和飞雪使突击发起时根本不能使用强击航空兵实施先期轰炸,但各方向的突击集群仍然进展较快。西南方面军的主攻突击很快就粉碎了罗马尼亚军队的防线,一天之内就向前推进了20多公里。有些集团军则挺进到了30—35公里的纵深。同样,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突击行动,也没有更多地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他们照样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特别是沃利斯基指挥的机械化第4军,表现得更加卓越而勇敢,他在第一天之内也率部前进了20多公里,成绩非凡。在当天晚上向最高统帅的汇报中,华西列夫斯基特别遵嘱谈到了该军的无畏行动。至此,斯大林心里才像一块石头落了地,自然,华西列夫斯基也为之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23日,按“乌兰”计划的预定时间,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突击集群,在顿河方面军右翼的积极支援下,像两把游刃有余的利剑,巧妙而适时地实施了对卡拉奇方向的向心突击,从而完成了对斯大林格勒地域德军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的合围。

    这是自苏德战争爆发以来德国法西斯军队所遭到的第一次大合围。

    当晚,华西列夫斯基在自己的指挥所内分别给他调度下的三个方面军首长通话,讨论战役形势并拟定了下一步最适当的行动计划。随即,他又把他们的想法和建议直接报告了斯大林。其具体内容如下:

    希特勒匪徒无疑会立即采取种种措施,企图在最大的外来援助下救出在斯大林格勒被合围的部队。因此,对我们来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尽速消灭被合围的敌军集团,使投入这次战役的我们自己的部队脱身出来;在解决这一主要任务之前,必须牢牢地使被合围的敌各集团军完全孤立,不得使敌军其他集团军向它靠近;为此目的,必须迅速牢固地建立对外正面,并且要有足够的快速预备队。鉴此,我三个方面军从11月24日即采取决定性的行动来消灭被合围的敌军。

    很快,最高统帅部就复电华西列夫斯基,表示同意他们的建议和下一步部署。

    11月24日晨,各方面军所属部队开始按照既定部署向合围圈内的敌军发起攻势。然而,这次攻势未达成预期目的,相反在各个方向都遭到了强大敌军集群的反冲击。原来,根据最新的敌情分析,苏军前线总指挥机关才知道,他们从行进间消灭被合围敌军的计划所依据的对敌兵力的估计出现了严重差错:当初,他们认为敌保卢斯指挥的集群只有8.5—9万人,可是实际这时却有30万人。所差之多,实在令人为之咋舌。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的误差,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敌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在进攻和防御中补充得到的兵力算进去,也未估计到合围圈内大量的特种部队和其他辅助部队,这些部队的官兵则多数补进了作战部队。12月初,经过准备和调整,苏军又对该部敌军组织了一次分割性突击消灭的作战,但仍无显著战果,德军对合围他们的苏军对内正面仍然不断进行远不是没有活力的反冲击。

    了解到这种局面后,斯大林非常着急。在12月4日的电报命令中,他批评了华西列夫斯基在最近的第二次突击进攻中的错误。命令如下:

    米哈伊洛夫同志:

    您的任务是要把伊凡诺夫和顿佐夫的行动联合起来。但是,在您那儿至今却仍是分散力量,而不是联合行动。伊凡诺夫不顾您的命令在2日和3日发起了进攻,而顿佐夫却没有能力发起进攻。因而敌人就获得了机动的可能。4日,顿佐夫将发起进攻,这时伊凡诺夫却又没有能力发动进攻了。于是敌人又获得了机动的可能。请你们以后不要再犯这类错误。在发布伊凡诺夫和顿佐夫联合进攻的命令之前,务必检查一下,看他们是否有能力实施这样的进攻。

    瓦西里耶夫①

    1942年12月4日7时零6分

    ①为保密起见,还在战役前,总参谋部便为斯大林和全部参战的苏军高级首长拟定了化名,这里的米哈伊洛夫即华西列夫斯基,伊凡诺夫即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叶廖缅科,顿佐夫即顿河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瓦西里耶夫即斯大林。

    华西列夫斯基接到最高统帅的电令后,感到很懊悔。他知道,最高统帅所批评的这些全是确实存在的,谁让他没有去亲自检查呢?!当然,话说回来,最主要的问题还不在这里,而是我们自己的力量不够。这也说明,敌军虽已被围,但力量还是相当强大的。更何况,困兽之斗,是会更加凶猛和不遗余力的。

    稍后,更严重的情况发生了。据侦察部门侦知,希特勒和德国统帅部为了给遭到合围的敌保卢斯集团和霍特集团解围,恢复他们在斯大林格勒地域的原态势,已在这个战线的东南地段建立了以德军前副总参谋长曼斯坦因元帅为首的顿河集团军群,所有南线的德军,包括被合围的上述两德军集团,统一由他负责指挥。华西列夫斯基还获悉,为了实施解围战役,曼斯坦因建立起两个新的突击集团:一个在科捷利尼科沃地域,另一个在托尔莫辛地域。

    华西列夫斯基立即将这一最新战局变化报告给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并提出从大本营预备队中抽调实力雄厚的马利诺夫斯基中将指挥的近卫第2集团军和其他部队前来支援,拨归顿河方面军指挥。随后,大本营又决定成立由**夫中将指挥的突击第5集团军,使之以最快速度在西南方面军的坦克第5集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第51集团军之间展开。按命令,该集团军归由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指挥。

    到12月10日左右,曼斯坦因麾下的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已经占领了从维申斯卡亚到马内奇河的正面。在它现编成的大约30个师(不包括在合围圈内敌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中,有17个师横在了苏西南方面军正面;另外13个师则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突击第5集团军和第51集团军相对峙。其中仅在苏军第51集团军对面就有10个师之众的强大德军部队。这样,两军门前的敌我力量对比是相当悬殊的:德军7.6万人,坦克500辆,火炮和迫击炮340门;苏军只有3.4万人,坦克77辆,火炮和迫击炮147门。由此可见苏军第51集团军处境之艰难。

    12月13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终于批准了华西列夫斯基的请求,决定把马利诺夫斯基的近卫第2集团军由顿河方面军划归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指挥,并决定暂时放弃原来拟议中的“土星”战役。原先,经华西列夫斯基等建议,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一部的突击进攻方向是径直向南,直取罗斯托夫地域,目的是廓清合围圈外的德军。后因德军曼斯坦因顿河集团军群建立,华西列夫斯基又建议改变该战役,而用这两部强大苏军来抗击曼斯坦因集群;待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消灭顿河中游的意大利集团军后,挥师东南,向莫罗佐夫斯克和托尔莫辛方向突击,即前出到敌曼斯坦因集团军群的后方。同时,斯大林还命令说,此后华西列夫斯基的任务便是负责解决敌曼斯坦国的解围部队,而消灭合围圈内德军保卢斯和霍特集团的任务则由新派来的大本营代表、苏军炮兵主帅沃罗诺夫负责。在工作中,沃罗诺夫应以华西列夫斯基的副手出现。

    12月19日,德军曼斯坦国集团军猛攻苏军第51集团军和突击第5集团军防线,防御正面被同时撕开了几道口子。战斗是胶着状态,梅什科瓦河附近的许多居民点曾多次易手,原先白雪覆盖下的草原大地,两天后便全部化成焦土一片。

    次日,苏军驰援的近卫第2集团军赶到,部队还没容全部展开,前锋就投入了钢铁大战与血肉厮杀。敌人的进攻终于被击退了,草原上布满了血肉模糊的敌人尸体。近卫第3师在瓦西里耶夫卡与敌军的激烈交战中,虽然伤亡逾半,但终于守住了阵地。华西列夫斯基事后回忆说:“正是这些日子里在布满峡谷的叶尔根地带的战斗,决定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命运。”

    到12月23日,虽然曼斯坦国集群的另一路前锋部已经冲到了距被合围的保卢斯集团只有35—40公里的地域,但它却再也不能前进一步。他们确实时运不济,或者说是命运乖蹇,苏第51集团军和突击第5集团军的迅猛反突击,苏空军第8集团军令人胆寒的空中轰炸,终于给近卫第2集团军的展开赢得了不可缺少的宝贵时间。待到该集团军全部展开之后,希特勒援救保卢斯集团的计划便破产了。因为,此后不久,该集团军和其他苏军部队便在这里展开了对曼斯坦因集群的大规模反击。结果,曼斯坦因连同他的企图全都失败了。

    让我们在这里摘引一段曼斯坦因元帅的自述,他在《失去的胜利》一书中写道:

    因而,现在主动权一转入敌人手中,顿河以东的正面也就快完了。12月 25日,力量不断增加的敌人,攻击了梅什科瓦河地域的坦克第57军,并迫使它退到了阿尔赛河。近几天来,已经看得很清楚,敌人冀图从东西两面包围该军的翼侧……

    现在,敌人由于拥有超过我们几倍的兵力,在最近几天内正在迫使坦克第4集团军再向后撤,一直退回到它在12月12日由那里发起进攻的科捷利尼科沃……12月 12日开始的救援第6集团军的作战遭到了失败,起码是暂时遭到了失败。那么,在当时复杂的情况下,是否还有任何希望再做一次尝试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如今可以彻底研究“B”集团军群正面整个事态进程的条件下,看来只能是否定的。但当时谁能预料到呢?

    斯大林格勒会战史诗的最后一幕,以及它那胜利的尾声,是顿河方面军在顿河和伏尔加河之间发起的那次英勇进攻的战役。它是在整个1943年1月间准备和实施的。负责指挥这次最后胜利作战行动的,是顿河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和大本营代表、华西列夫斯基的副手、苏军炮兵主帅沃罗诺夫。

    1月8日,苏军向保卢斯集团发出了劝降书,答应给战败者以体面的待遇,包括供给足够的口粮,治疗伤员,允许军官保留自己的武器,并保证战后使人人被遣送回国。但是,正所谓困兽犹斗,保卢斯不肯放下武器。也许,他这时还在想着战役胜利后希特勒许诺给他的高级参谋或德国统帅部长官的军职呢。

    德军的所有抵抗和挣扎都变成了徒劳,特别在当前这种被困破城而又待援无望的情况下。当苏军发起进攻并逐步缩小了合围圈时,也就是战斗到第14天之后的时候,保卢斯向希特勒和德军统帅部发出了一纸报告,其中说:“溃败已经不可避免。我请求立即允许投降,以挽救残部生命。”但是,他的请求没被批准。而没有希特勒的批准,他保卢斯也好,别的其他军官也好,谁敢投降呢?

    这样,保卢斯和他麾下的将士们(这时已经不到10万人,苏军有25万之众)便不得不躲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废墟和瓦砾之中。冬日漫天的风雪也与他们作对,士兵们有的干脆放下了武器,他们用冻结的雪块艰难地积起道道雪墙。尽管如此,他们也被冻得一个个神志麻木地蜷缩在地上。至于吃的,开始还有面包,但定量是每天每人一片;15个士兵能分到1公斤土豆。而饮水的唯一来源是融化积雪。罗马尼亚骑兵师所存不多的马匹,到头来竟被他们宰食一空。再到后来,他们不得不在废墟中捕捉狗猫和乌鸦来填充肚子。

    保卢斯的日子也没好到什么地步,他的唯一优越条件便是有一所潮湿不堪的地下掩蔽部。而不出10米远,就遍地都是冻硬了的德军士兵的僵尸。1月30日,他的这座值得纪念的居所外边,突然来了许多荷枪实弹的苏军士兵。于是,他成了苏军的俘虏。

    两天后,整个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上再也听不到一息枪声了。

    英勇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了。它以苏联军队和人民的胜利而告终。去年是在莫斯科城下,而今是在斯大林格勒城内,尽管地域不同,但对希特勒和法西斯德**队来说,失败却是一样的。如果说还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今年比去年败得更惨,损失的人员和兵器更多。

    对于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评价,从它结束的那天起,就有一些西方人——有军人、政治家、也有某些学者——表示不感兴趣,甚至有人公开说这是**人为了宣传而制造出来的,还有人不承认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历史转折点;也有些人只是把它与后来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相提并论……

    到底应该怎么看呢?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在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后给斯大林格勒发去过一封贺电。后来,苏联人曾把它放大复制后放在了斯大林格勒市的“伏尔加河会战纪念馆”里供人们阅览和参观。它分明地写道:

    我谨以美利坚合众国人民的名义向斯大林格勒发去此函,以表达我对它的英勇保卫者的钦佩。他们在1942年9月13日至1943年1月31日被围攻期间的勇敢精神力量和自我牺牲精神,将永远鼓舞一切自由人民的心。他们的光荣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为盟国反侵略战争的一个转折点。也许,他说的才较为公允。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