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外传》免费阅读!

宋江考证(转摘)(2/2)

作者:水浒外传

上的宋江确曾招安,并且参与了征讨方腊。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五二引《中兴姓氏奸邪录》:“宣和二年,方腊反睦州……东南震动。以(童)贯为江浙宣抚使,领刘延庆、刘光世、辛企宗、宋江等军二十余万讨之。”卷二一二引《林泉野记》:“宣和三年,方腊反,(刘)光世别将一军自饶趋衢、婺,出贼不意,战多捷。腊走入清溪洞。光世遣谍,察知其要险,与杨可世遣宋江并进,擒其伪将相,送阙下。”李埴《十朝纲要》卷一八:“宣和元年十二月,诏招抚山东盗宋江……宣和三年二月庚辰,宋江犯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路,入楚州界。知州张叔夜招抚之,江出降……六月辛丑,辛兴宗、宋江破贼上苑洞。”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四一:“(征方腊攻帮源洞)王涣统领马公直并稗将赵明、赵许、宋江,既次洞后。”与上述史书文集相左的记载,是1939年出土的《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可存)墓志铭》,其中叙及折在征方腊以后才擒拿宋江的,算是相反孤证。但是自美籍学者马泰来发现北宋末年人李若水的《忠愍集·捕盗偶成》诗,其中提到:“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杀人纷纷剪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惊谔。”反对“招安说”者也收回了看法。可知宋江一伙接受招安是当时轰动京城的一桩大事,而后世说话人所据亦有本。考虑到《水浒传》的形成过程,几乎与主张“尊王攘夷”的理学传播同步进行,就不难理解为何百回本、百十七回本和百二十回本都描写了宋江征讨方腊之前,先写他参与征辽战事。电视剧删除了这一节,则宋江之全力经营,就惟有“招安征腊”一事了。

    金圣叹评点天下“才子书”,以《水浒》与庄子、屈原、司马迁,杜甫并列,尤其赞赏《史记》之胆识:“乱民必诛,而《游侠》立传;市侩辱人,而《货殖》名篇。意在穷奇极变,皇惜刳心呕血。所谓上薄苍天,下彻黄泉,不尽不快,不快不止也。”(《序一》)被金圣叹“腰斩”(或鲁迅所言“断尾巴蜻蜓”)之由。

    应该说,宋江的形象一直不能讨好。《容与堂刻本水浒传》沙弥怀林述语有“若夫宋江者,逢人便拜,见人便哭,自称曰‘小吏小吏’,或招曰‘罪人罪人’,的是假道学真强盗也,然能以此收拾人心,亦非无用人也。当时若使之为相,虽不敢曰休休一个臣,亦必能以人事君,有可观者也。”金圣叹则认定作者“痛恨宋江奸诈”,他也认为“宋江是纯用术数去笼络人”,所以“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在一百单八人中“定考下下”。

    随着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播映,宋江又成了议论的中心,一时使人想起了七五年的那场“评《水浒》,批宋江”———最近一家南方报纸用将近一版的篇幅批评小说《水浒》,犹有过之。李雪健没有参加剧组的播出宣传活动,不知是否因为受不了身边听得的种种议论和批评。显然在表现宋江英雄聚义与朝廷招安的两难处境中,他对角色的把握也陷入了两难。这就牵涉到宋江是否是“农民起义领袖”的问题。

    目前尚未发现有关宋江身份的历史材料。余嘉锡据南宋末年龚开的赞词“不假称王,而呼保义。岂若狂卓,专犯忌讳。”而《宋史》记载“保义郎”为五十二阶武职中的第四十九阶,揣测“宋江以此为号,盖言其武勇可为使臣。”“江起于平民,以流俗所习知之卑秩自名。”他考证当初随宋江“横行河朔”的三十六人中,也没有可以称为农民者。这涉及到对宋代社会的认识问题。日本史学界占上风的看法,是把“宋代社会看作已克服了封建性的社会”(中华书局《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二册425页),黄仁宇的看法,则以为“王安石变法”已处于“前资本主义”状态(三联书店《中国大历史》)。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