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评传》免费阅读!

二、科举得官(1/2)

作者:刘基评传

    至顺三年壬申(1332),刘基经过在石门书院的数年修习之后,赴杭州参加江浙行省乡试,得中举人,名列十四。

    翌年,又赴大都(今北京)会试。元朝民族歧视严重,科举铨选也是如此。榜分左右两种:蒙古、色目人为右榜,考两场;汉人、南人为右榜,得① 《文集》卷十六。

    ② 《文集》卷九。

    ① 刘耀东:《石门题咏录》(见《括苍丛书》,载:"泰定丁卯秋七月,县尹曹用子成,与本路所委录事郑原善复初奉檄修理石门书院,复增学田"。

    ② [明]宋濂等:《元史》卷八一《选举·学校》。

    考三场,其中第二场考古赋诏诰章表。刘基"癸酉会试作"的《龙虎台赋》仍见录于《诚意伯文集》中。虽然当时元王朝衰败之象已经暴露,也没有看到龙虎台,但还是勉力而作,并且为了实现登科及第的多年夙愿,不免有颂扬帝德的奉承之辞:"慨愚生之多幸,际希世之圣明,虽未睹斯台之壮观,敢不慕乎颂声。"颇具汉大赋的闷衍之风。不久,会试揭榜,刘基中第二十六名进士,汉人、南人第三甲第二十名,同为青田籍的叶岘、徐祖德也一并得中。此次进京会试,既有徐、叶等同邑故友,又有来自各省的会试新朋,一起赋诗论学、意气风发。虽然相识时间不长,但己"高谊薄九霄"①,遂成知已。榜揭之后,同辞京门,各归故里,怆然惜别,各各裁诗,以表念念悠情。

    科举是古代侁侁士子们通往仕途的重要桥梁,很多人科场蹭蹬,乃至皓首穷经,最终还未能搏得一第。而刘基是幸运的,科场登竞,几乎没有受到困厄,这得益于他的才秉、勤奋,及家庭、业师的熏染教育。

    经过数年的注官守阙,等待铨选后,至元二年(1336)赴江西,任瑞州高安县丞。

    初入仕途的这一年,元末农民起义的点点星火已经首先在广东、河南、四川等地燃起,元代的各种社会矛盾正在激化,旧的王朝正在走向没落。刘基入仕时,元明的嬗替实际已经开始,但他还是同大多数士大夫一样,把对现存朝廷的忠诚作为济世拯民的基点。初登仕途,虽品秩甚低,县丞之上,尚有县尹、达鲁花赤,但他十分珍视这一施展自己政治才华,实现政治抱负的机会。金秋时节,从家乡青田出发,途经丽水、松阳、龙游、安江、衢州,沙溪、铅山、戈阳、南昌、直至高安,沿途即景抒怀,赋诗甚多,但从其沉郁的基调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基似乎预感到了仕途维艰。刘基描绘的不是朗丽秋色、而是一幅秋雨霪霏、客愁纷纷的画面:鸡鸣发山驿,天黑路弥险。烟树出声,风枝落萤点。江秋气转炎,嶂湿云难敛。伫立山雨来,客愁纷冉冉。①但是,他的政治抱负、品行气节,又并不因元代后期贪浊的环境而变异。而要在仕途之中砥砺名节:"狭径非我由,周行直如发。"②"何当扬湛冽,尽洗贪浊肠。"③决心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吏,为此,到任伊始,特作《官箴》自勉自律,虽然其中对君、民关系,仍囿于传统观念,但仍可看出刘基是一位正直有为,具有民本思想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