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评传》免费阅读!

二、家世:远祖尚武、近世修文(2/2)

作者:刘基评传

帐,只在宥州境内。"四库全书本。

    ⑤ 《宋史》卷三百五十《刘绍能传》。

    ⑥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二十五,中华书局1985 年版。⑦ 《宋史》卷三百五十《刘绍能传》。

    ① 《宋史》卷三百五十《刘绍能传》。

    人畏忌,为间害之计耳。"②刘基远祖中登荣显之极的是八世祖刘延庆、七世祖刘光世。虽然他们也效命朝廷,抗击西夏、辽、金军队的南下,靖康之难时,延庆还在戍守开封城时为国阵亡,但是,统军失误的事时有发生。延庆治军不严,在抗辽时,郭药师曾扣马谏之:"今大军跋队行而不设备,若敌人置伏邀击,首尾不相应,则望尘决溃矣。"③但延庆未纳嘉言,结果为辽将萧干所败,以至宋朝熙宁、元丰以来所储军队损失殆尽,契丹也悉知宋军疏懈详情,由此更加轻视宋朝。刘光世虽然也曾有过捐弃前嫌、驰援韩世忠,击退金军的义举,但也曾畏敌南撤,受革除军职之惩。同时,延庆父子都曾统军镇压过方腊起义。刘基远祖都颇富军事韬略。十世祖刘绍能年迈体弱,不能居鞍赴阵时,宋神宗在发兵西夏之前,还专门将其召之宫中,征询怔伐之计,绍能曰:"师旅远征,储偫不继为大患。若俟西成后,因粮深入,乃可以得志。"①元丰三年(1080),数十万宋军以李宪作五路统帅,大举攻夏,初节节胜利,但结果被绍能不幸言中,因军粮告竭,丧师二万,被迫退回。②九世祖永年,虽然不像其祖、父、子、孙那样通显于时,但也是一位韬勇兼备的武将,远祖的武功韬略,尊荣显贵的门荫,在刘基清高特立的性格、熟谙兵法的才禀中仍隐约可寻。

    第二,经六世祖、五世祖两次迁居后,最终定居于南田武阳。

    两宋之际,光世也由鄜延南渡,并屡屡迁寓,但大致不出今浙江境内。③子尧仁则"过丽水而乐之,遂徙其邑之竹洲"④(即今浙江省丽水县太平乡,尧仁次子刘承、末子刘稔的后裔现仍居丽水),长子刘集则再次卜地迁居。刘耀东《南田山志》卷二有如次记载:尧仁子集欲卜迁,祷于丽阳山神,梦见执羊头而舞者,旋游南田山,上岭至一处,问地名,或告曰:"武阳",恍然悟梦所示舞羊,遂自竹洲徙居此。

    对此,《神道碑》亦有载。刘氏遂世居南田山武阳村。

    青田之南田,风景秀丽,四周群山环列,中间沃野平畴,乃一高山平台,为道教福地之一。《太平寰宇记》载:"天下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万山深处,忽辟平畴,高旷绝尘,风景如画,桃园世外无多让焉。"宋代宰相富粥的后裔世居于此,为山中第一望族。刘集迁至后,富、刘两家相处甚洽,互通婚姻。刘基之母、妻,均为富氏。

    第三,近世修文、乐善好施的宗风刘基远祖虽武功显赫,但并不都精干文墨。如《鹤林玉露》载:严州乌石寺在高山之上,有岳武穆飞,张循王俊、刘太尉光世题名。刘不能书,令侍儿代书。姜尧章题诗日:"诸老凋零极可哀,尚留名姓压崔嵬。刘郎可是疏文墨,儿② 《宋史》卷三百五十《刘绍能传》。

    ③ 《宋史》卷三百五十七《刘延庆传》。

    ① 《宋史》卷三百五十《刘绍能传》。

    ② 见[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八。

    ③ 张时彻《神道碑》:"光世以平方腊功为兵马总管,高宗南渡部兵以从,累官开府仪同二司,录尚书事,进太师,杨国公,因家临安。"[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一八:"宋高宗绍兴七年??四月甲午,少师、万寿观使刘光世,特许任便居住,从所请也。光世遂居温州。"《续资治通鉴》卷一二四:"绍兴十一年??光世既罢,遂寓居永嘉。"④ 张时彻:《神道碑》。

    点燕支涴绿苔。"①但是,自尧仁、刘集两代以后,偃武修文,刘基曾祖刘濠再入仕途则改变了从戎行伍的传统,操觚摛文,官至宋翰林掌书,祖父庭槐为元太学上舍,更为博洽淹贯,刘氏族谱载其"究及天文、地理、阴阳、医、卜诸书。"父亲刘瀹"通经术",为"元遂昌教谕"。②刘基学究天人、博洽坟籍,与其家学渊源,尤其是幼受祖、父庭训关系至切。朱元璋《(刘基)父永嘉郡公诰》对刘瀹有这样的评价:世为右族,人服令名,蕴设施之才,而无求干时,贻文学之传而能善其子,是以其子行义方于古人,谋猷著于实用。朝廷所赖,士民所瞻,皆遗训之功,力善之征也。①祖、父辈的言传身教最为直接,这远不仅限于教习诗书而已,而是直接影响到"行义方于古人,谋猷著于实用"的思想品节,刘氏"乐善好施"的"行义"之举,文献有确凿记载。五世祖刘集"兢兢于仁义之训"②,祖父庭槐"义孚乡里,积善余庆"③,曾祖刘濠更是"慈惠好施,每淫雨积雪,登高而望,里中有不举火者即分廪赈之。"④刘濠的乐善爱民,还集中体现在祖孙同心,甘冒身家性命之险,智救万人的义举上,对此,《两浙名贤录》卷九记载颇详:??元初林融起兵兴复,融战死,元遣使至境上纠察余党将尽杀之,乡豪挟仇投籍使者,逮无辜至万余人。濠适往谒,阅籍知状,归,悲愤不能就枕。会天大雪,因孙瀹计,具酒肉邀朝使饮晏,至夜沉酣,翼卧小楼,探袖取牍录其巨魁二百人怀之,因积薪楼下,纵火延烧及楼,使者脱起,因出怀中二百人授之朝使。驰上,命下,止戮如濠所录,存活无虑万人。

    林融原为宋代提刑,因感愤于宋朝覆亡,蒙古贵族入主中原,秘密回至青田九都起兵反元,以图恢复,兵败力屈而死。林融起事,是南宋遗黎抗元斗争的余绪。刘濠祖孙义救万人,表现了他们对民族起义的理解和同情。祖辈乐善好施的家风,在刘基"慨怀黎民忧","推余补不足"的民本思想中仍可见其遗韵嗣响。

    刘基就出生在这一既尚武、又修文的家庭,际会于元明鼎革的特殊时代。① 转引自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五,中华书局本。

    ② 张时彻:《神道碑》。

    ① 载《诚意伯文集》卷一。

    ② 张时彻:《神道碑》。

    ③ 朱元璋,《(刘基)祖永嘉郡公诰》.载《诚意伯文集》卷一。

    ④ 张时彻:《神道碑》。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