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崔可夫》免费阅读!

第九章 扭转乾坤(2/2)

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崔可夫

”工厂。柳德尼科夫、若卢杰夫、古尔季耶夫的部队整整一昼夜反击着德军由北向“街垒”工厂和斯库利普图尔内公园的进攻。15 时,德军在杰列文斯卡亚大街以南突破了苏军防御,前出到伏尔加河。第650 团以刺刀反冲击消灭了突至伏尔加河的敌人。德军还突破了苏军在特拉姆瓦伊纳亚大街的防御,逼近了“街垒”工厂西面的铁路。斯梅霍特沃罗夫的右翼部队被突破,使古尔季耶夫师面临被合围的危险。为了消除这一威胁,崔可夫第一次下达了向后、向伏尔加河撤退200 —300 米的命令,拉平了战线,压缩了战斗队形。

    10 月21 和22 日,德军在得到加强后,沿公社大街和中央大街对斯梅霍特沃罗夫师和古里耶夫师发动了新的进攻。从这天起,争夺“街垒”工厂、“红十月”工厂和伏尔加河渡口的战斗更加激烈了。

    23 日,战斗重心开始向“街垒”工厂至班内沟一带转移,战斗前沿向伏尔加河岸接近了约300 —500 米,最后一个渡口面临严重威胁。

    10 月24 日,德军占领了“街垒”工厂的西南部和中部,并逼近了“红十月”工厂,此后,战事转向“红十月”工厂,战斗更紧张、更激烈了。

    希特勒曾在9 月底国会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正在攻占斯大林格勒,我们一定会夺取它,这一点你们可以相信。”戈培尔则在同土耳其记者的谈话中声称:“我是个言谈谨慎的人,我可以自信地对你们说,冬季来临之前,俄**队再不会对德国构成威胁了。我讲这一点时,我深信事情的发展会像往常一样,它是不会辜负我的。我请你们过几个月之后再来回忆我的这次谈话。”那么让戈培尔回忆的究竟是什么呢?正如德国上等兵瓦尔特描述的那样:“斯大林格勒简直是地球上的一座地狱;是另一个凡尔登,有新式武器装备的红色凡尔登。我们天天进攻,即使我们早上攻占了20 米,可是一到晚上,俄国人又夺了回去。”上等兵贝斯特在给他母亲的信中悲观地写道:“要想使斯大林格勒成为我们的,恐怕还得等很长的时间。俄国人不投降,他们要战斗到只剩最后一个人。”德军在日夜进攻受挫后,放弃了曾使他们蒙受重大损失的夜间攻击,采取了夜晚休息、日间突击的战术。为拖垮敌人,打乱德军有计划的进攻,崔可夫指示各部队组织强击队骚扰敌人,并以火炮、航空兵急袭打击敌人。夜间成了第62 集团军活动的黄金时刻。

    10 月25 日至27 日,德军继续对渡口和“红十月”工厂实施突击,并对“红十月”工厂和“街垒”工厂之间的地段发动了数次进攻,占领了“红十月”工厂的西北部,并至距离伏尔加河仅300 米的地域。在这场殊死血战中,崔可夫将唯一的一个预备营投入了“红十月”工厂,再次缩减了各处和各部门的人员,把他们与刚出院的30 名战士合编在一起,对已突至伏尔加河的德军实施了反冲击,取得一定战果。方面军为了加强第62 集团军,调派索科洛夫的第45 师渡过伏尔加河,使第62 集团军的局势有所缓解。

    战事进入11 月,德军继续攻打斯大林格勒已经不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而是出于政治上的目的了。因为对希特勒这样的独裁者来说,威望的得失一向是尤为重要的,希特勒之所以在明知回天无力之时,仍然不断向斯大林格勒输送炮灰,完全是为面子而战。

    德军己黔驴技穷。而在伏尔加河沿岸的狭窄地带占领防御达3 个月之久的第62 集团军采取了灵活的强击战术,使防御纵深向前推进了100 米。

    11 月11 日6 时30 分,经过航空火力和炮火准备后,鲍罗斯又集结了5 个步兵师、2 个坦克师和2 个工兵营的兵力,从沃尔霍夫斯特罗耶夫斯卡亚大街至班内沟的宽约5 公里的正面上对第62 集团军发动了最后的反扑,企图一举击溃柳德尼科夫、戈里什内、索科洛夫和古里耶夫的步兵师,前出到伏尔加河。北集群部队、巴秋克师的部队也遭德军攻击。德军在损失大量兵力兵器后,向前推进了300 —400 米,在500 —600 米的正面上前出到了伏尔加河。第62 集团军第三次被分割,柳德尼科夫步兵师与主力部队失掉了联系。

    但是,所有的城市保卫者都深信,这已是德军最后一次强攻了,下一次强大的、势不可当的突击将由苏联红军来实施。

    11 月18 日,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方面军电告崔可夫,红军将转入反攻,围歼斯大林格勒地域的敌人。至此,斯大林格勒会战苏军防御阶段结束,同时也是苏联卫国战争第一阶段——战略防御阶段的结束,从此苏联卫国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根本转折阶段。

    德军为了夺取斯大林格勒,向该方向先后调来了50 个师的兵力,进攻达4 个月,死伤近70 万人,损失火炮、迫击炮2000 余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000余辆、飞机1400 余架。正如德军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在回忆录中承认的那样,德军一师又一师的部队,就像飞蛾扑火般地投入战斗。目标有时好像就在指掌之间,然而却始终可望而不可及。

    围歼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主力的反攻计划于11 月13 日得到斯大林的批准,并确定11 月19 日为反攻的具体日期。为了完成反攻计划,并促成反攻的突然性,苏联最高统帅部向斯大林格勒方向隐蔽地调集了大量兵力。

    至11 月中旬,共展开了3 个方面军,总兵力为110.6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55 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463 辆,作战飞机1350 架。

    苏军当面之敌为德军“B 集团、共有101.1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029 万门,坦克和突击火炮675 辆、作战飞机1216 架。德军此时虽已察觉苏军可能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向德军集团的左翼进攻,但未能判明苏军在左翼哪个地段实施突击,更未能判明苏军进攻的兵力和开始反攻的日期。

    1942 年11 月19 日晨7 点30 分,大雪纷飞。在斯大林格勒西北部,苏联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的几千门大炮一齐开火,开始了冲击前80 分钟的炮火准备,接着兵分两路,以坦克为先导,向战斗力较弱的罗马尼亚第3 集团军发起了迅猛的突击,迅速突破了罗军的防御,随后以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向战役纵深推进。

    11 月23 日,西南方面军占领了顿河左岸的重要支撑点卡拉奇,同时在拉斯波平斯卡亚地域包围了罗马尼亚第3 集团军第4 、第5 军,并很快将其歼灭,俘敌2.7 万人。

    正在阿尔卑斯山胜地伯希特斯加登流连忘返的希特勒和他的将领们闻听到苏军反攻的消息,十分惊怒。新任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建议将第6 集团军撤出斯大林格勒,退到顿河河曲一带,恢复被突破了的阵线。希特勒大发脾气,大声叫道:“我决不离开伏尔加!我决不从伏尔加后退!”希特勒这一疯狂的决定,很快给德军带来了灾难。希特勒严令第6 集团军坚守斯大林格勒周围的阵地。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57、第51 集团军和第64 集团军左翼部队,于11月20 日在斯大林格勒以南转入反攻,突破了敌人的防御。

    23 日与西南方面军坦克第4 军在卡拉奇、苏维埃茨基会合,合围了德军第6 集团军和坦克第4 集团军的一部兵力,共22 个师,总计33 万人,苏军很快构成了绵亘的合围对内正面。西南方面军近卫第1 集团军、坦克第5 集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51 集团军向西南和南面发展进攻,沿克里瓦亚河、奇尔河、顿河、科捷尔尼科沃以北一线构成宽达500 余公里的合围对外正面。从11 月24 日至30 日,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对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展开猛烈的攻击,将其压缩在约1500 平方公里的地域内。

    苏军的勇猛反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第62 集团军的局势。但是,第62 集团军仍被压缩在狭窄的伏尔加河沿岸,纵深不足1 公里,正面不足2.5 公里,德军的炮火可以对第62 集团军的任何一个目标实施火力突击,机枪火力也可以扫射其整个纵深。柳德尼科夫师仍被德军合围,已被紧逼到伏尔加河,防御区域尚不足1 平方公里。左翼的近卫步兵第13 师沿伏尔加河河岸的狭长地域防御,纵深仅200 —300 米。马马耶夫岗的水塔、107.5 高地已被德军控制,向东通往伏尔加河的全部接近地均被封锁,人员、物资的运输十分困难。

    为了改善第62 集团军的困难处境,崔可夫要求所属部队倾尽全力,歼灭前出到伏尔加河的敌人,尽快与柳德尼科夫师会合,恢复第62 集团军的防御态势;夺取马马耶夫岗和107.5 高地,努力将防御纵深扩展到4.5 公里,消除敌军机枪人力的杀伤,保证伏尔加河各接近地的安全。并且以积极的反击,组织起形式各异、兵力不同的强击队,不断突击德军,配合反攻部队的行动。

    但是,第62 集团军经过数月奋战,人员伤亡严重,加上严冬的到来使弹药运输更加困难,因此无力组织起强大的兵团,给德军以致命的一击。德军第6 集团军在苏军发起大反攻后,惊恐不安,忙于准备逃跑,因此也无心恋战,斯大林格勒的局势趋于平缓。

    希特勒在得知德军被围后,立即回电,指示鲍罗斯将司令部迁入斯大林格勒城内,“坚守待援”;同时命令戈林负责空投物资,援救被围的德军。

    但是,对希特勒来说,要保证33 万人的物资给养,单靠空投谈何容易!

    按照鲍罗斯的要求、每天空运的军需物资至少需750 吨。德国空军缺少足够的运输机,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即使有足够的运输机,在这样风雪交加的天气中,在苏联空军已夺取空中优势的地区,是无法完成这项任务的。

    希特勒在空援受挫后,开始认识到解围是比空投更为切实可行的办法。

    11 月25 日,希特勒把最有“天才”的战地指挥官冯·曼施但因元帅从列宁格勒前线调至斯大林格勒,任命他为新组建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他的任务是:从斯大林格勒西南向前推进,杀开一条血路,打到斯大林格勒,为第6 集团军解围。但是,希特勒的要求简直是办不到的。曼施坦因认为,德军唯一成功的机会在于第6 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向西突围,自己的部队以坦克第4 军为前锋,向东北进攻,夹击苏军,但是希特勒仍然不同意从伏尔加河撤退。第6 集团军必须留在斯大林格勒,而曼施但因必须杀开一条血路,打到斯大林格勒。

    12 月12 日,曼施但因怀着沉重的心情,发动了“冬风计划。”苏军最高统帅部13 日决定:先粉碎德军增援,然后再歼灭被围之敌。

    12 月16 日,苏军第51 集团军在阿克赛河的防线被突破,德军开始向梅什科瓦河逼进,德军有可能突破苏军的合围的对外正面,与被围德军会合。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以第57 集团军的坦克第13 军和方面军预备队1 个步兵师、1 个坦克旅加强第51 集团军,又以方面军预备队3 个师在梅什科瓦河北岸设防。同时,苏军最高统帅部把预定用来进攻被围德军集团的顿河方面军的近卫第2 集团军调给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23 日前,德军坦克第4 集团军坦克第57 军进至梅什科瓦河,一度与被围的德军集团相距不到40 公里,但德军损失惨重。12 月14 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转入反攻。

    12 月29 日,苏军攻占科捷尔泥科沃,德军向西和西南退却。苏军歼灭了罗马尼亚第4 集团军,重刨德军坦克第4 集团军的坦克第57 军,将敌击退到距斯大林格勒达200 公里的集莫夫尼基地域。

    驻守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2 集团军,已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从12 月16日起,情况进一步好转。特别是冬季的来临,更使第62 集团军的形势大大改善。16 日下午4 点,有人跑进集团军指挥所,兴奋地对崔可夫说,一块巨大的冰块停靠在第62 集团军指挥所前。崔可夫闻讯,急令工程兵部队立即探明冰块的稳定情况,与对岸是否已经连接。工程兵部队迅速探明了冰块的情况,报告说可作为自然通道与伏尔加河左岸联系。崔可夫得报后,指示工程兵部队在冰块上铺设木板,开辟出通行道路。

    12 月17 日,在第62 集团军的战报中专门记述了这一意外的惊喜:“从12 月17 日早晨起,可以沿铺在冰块上的两条木板,步行通过伏尔加河。”第62 集团军的局势在缓解,但部队没有坦克、没有预备队,单靠各步兵团的进攻,无法歼灭前出到“街垒”工厂地域的伏尔加河的敌人。柳德尼科夫师仍在合围中战斗,崔可夫对这种局势焦虑万分。在崔可夫手中,只有伏尔加河左岸的大炮可以派上用场了。但是,要想用炮火消灭敌人,有许多困难:首先,由于敌我战斗分界线犬牙交错,要对敌军据点实施炮击,必须有准确无误的神炮手;其次,为了保证射击精度,必须从右岸进行射击校正,而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流冰的冲击经常使有线通讯中断,无线通讯的效果不仅差,而且很不可靠,校正员的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

    尽管困难很大,但崔可夫果断决定: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实施炮火援助。

    为了避免误伤,崔可夫指示部队把敌人占领的地段,由北到南,从伏尔加河到最前沿,用从左岸能看得很清楚的标杆做出标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德军驻守的宽约600 —800 米的大走廊。左岸的炮兵与右岸的校射员密切配合,对大走廊里的敌人实施了毁灭性的打击。柳德尼科夫和戈里什内的步兵分队,见德军阵地浓烟滚滚,迅速接敌,并发出信号弹,请求炮兵停止射击,随后以强击队用手榴弹发起短促冲击。

    12 月23 日,戈里什内师继续向西北方向实施进攻,尽管进展缓慢,但终于与柳德尼科夫师建立了直接联系,完成了预定任务。

    12 月24 日,按照最高统帅部的命令,连续作战数月,已精疲力竭的叶尔英尔金的第112 师、斯梅霍特沃罗夫的第193 师、若卢杰夫的近卫第37师和2 个步兵旅,撤出斯大林格勒市,转入预备队,进行整编。

    突然要与这些与自己一同苦战的战友离别,真是难舍难分,勾起崔可夫的无数回忆。第112 师曾在第64 集团军编成内,同德国法西斯分子作战,身材魁梧的师长,苏联人民忠实的儿子伊万·彼得罗维奇·索洛古布上校在顿河保卫战中牺牲,牺牲前,他握着崔可夫的手说:“我还要和您一起战斗,我们一定要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9 月12 日,崔可夫与该师再度重逢,该师在马马耶夫岗、维什涅瓦亚山谷、拖拉机厂与德军激战过上百次,数十次在敌军的主突方向上作战,立下战功。

    斯梅霍特沃罗夫的第193 师,1942 年5 月在预备队第1 集团军时,崔可夫就与之相熟。该师一直承担红十月镇的防守任务,击退了数倍于己的优势之敌的几十次突击,消耗了希特勒的大量兵力。斯梅霍特沃罗夫在艰难的战斗环境中,表现出了“丰富的现代战争知识”和沉稳的指挥艺术。

    若卢杰夫指挥的第37 师进入斯大林格勒地域后,接受了防御拖拉机厂接近地的战斗任务,表现出了大无畏的战斗精神。

    战斗仍在激烈进行着。12 月24 日,在“红十月”工厂区作战的古里耶夫师的近卫第39 师遵照崔可夫的指示,对盘踞在各车间的德军开始了连续不断的攻击。肃清了模型车间、分类车间和机工车间的德军,完成了对德军的合围,到第二天清晨,肃清了工厂的全部敌人,同柳德尼科夫师会合。集团军的“情况大为改观”。

    最高统帅部对第62 集团军的局势仍十分关注,为了防止德军渡河向东突围,又给崔可夫配属了一个野战筑垒地域,①接替了柳德尼科夫和罗季姆采夫的防御地域。

    与此同时,崔可夫与参谋长克雷洛夫、军事委员会委员古罗夫共同制定了切断龟缩在城里的敌部队与在各工厂区负隅顽抗的敌部队之间的联系,尔后各个歼灭的作战计划。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由巴秋克师夺取马马耶夫岗;由索科洛夫师、古里耶夫师、什特里戈尔海军陆战旅对107.5 高地进行突击;戈里什内师对街垒镇发动进攻,保证北面的突击;罗季姆采夫师的任务是,在市中心积极行动,保障集团军的左翼;柳德尼科夫师转为集团军的第二梯队,做适当休整。

    第62 集团军的进攻并没有预想的那么顺利。鲍罗斯的第6 集团军尽管处境艰难,仍留出6 个步兵师、5 个工兵独立营与第62 集团军抗衡。因此,第62 集团军在进攻马马耶夫岗和107.5 高地时,不仅遇到了希特勒法西斯分子的顽强抵抗,而且还遭到了有力的反扑。但第62 集团军战士经过顽强奋战,成功地占领了马马耶夫岗和107.5 高地,切断了城里敌人与各工厂区敌人之间的联系。

    在外围作战的苏军,经过1942 年12 月的历次进攻战役,已将合围的对外正面推到距德军被围集团200 至250 公里以外,为彻底歼灭德军被围集团创造了有利条件。被围的德军第6 集团军阵地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且受到苏军严密封锁,空运补给几乎中断,濒于弹尽粮绝的境地,士气低落。

    苏军最高统帅部集结了39 个师又10 个旅的兵力,并具体制定了代号为“指环”的围歼计划。1943 年1 月8 日,苏军向被围德军发出最后通牒,最后通牒称:

    “你军已陷入绝境。你们饥寒交迫、疾病丛生。俄罗斯的寒冬还只刚刚开始。严霜、寒流、暴风雪还在后头……你们的处境已毫无希望,继续抵抗下去实在毫无意义。

    有鉴于此,并为了避免无谓的流血牺牲,兹建议你们接受下列投降条件……”投降条件中包括,给所有被俘人员发放“通常标准的口粮”,伤病员可以得到治疗,所有被俘人员可以保留他们的军阶领章、勋章和个人财物。通碟要求鲍罗斯于24 小时内答复。鲍罗斯立即将最后通碟的全文,用电报发给了希特勒,并请求准予便宜行事。但是,希特勒驳回了他的请求。

    1 月10 日,苏军转入进攻,第65 集团军从西面向斯大林格勒实施了主要突击。

    12 日,前出到罗索什卡河第二防御地带。16 日,占领皮拖姆尼克地域机场。

    22 日,切断了古姆拉克以东的铁路线并占领了斯大林格勒南部。德军第6 集团军的最后一个机场——古姆拉克机场也被苏军占领。

    苏军发动大举进攻前夕,顿河方面军司令员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中将越过伏尔加河上的浮冰,视察了第62 集团军。他告诉崔可夫,在今后的围歼战中,第62 集团军的任务是:“以积极的行动,从东边将更多的敌人吸引过来。如果敌人企图越过结冰的伏尔加河突围的话,就坚决地把它堵住。”崔可夫向罗科索夫斯基保证,在方面军主力发起主攻之前,决不让鲍罗斯从城里撤走一兵一卒,集团军参谋长克雷洛夫补充说:“鲍罗斯在今年夏秋两季用其全部兵力都未能把我们赶进伏尔加河,那么,现在已是饥寒交迫的希特勒法西斯分子,就休想向东跨进半步。”为了完成方面军下达的任务,崔可夫指示各部队组织规模不等的强击队不断进攻敌人,成功地将德军第6 集团军22 个师中的6 个师5 个工兵营牵制在斯大林格勒市,并不断夺取德军占领的支撑点。围歼战斗打响后,崔可夫率领的第62 集团军开始由东向西推进,策应外围进攻的苏军部队。

    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仍十分顽强,他们利用工事掩护与苏军激战,“经常是战斗到最后一颗子弹”。崔可夫在回忆这段难忘的往事时说到这样一件事:“ 1 月23 日,第45 师师长索科洛夫向我报告说,他的部队前出到红十月镇的西郊,包围了法西斯分子的二个强大的支撑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流血,我军向敌守军劝降。经过长时间交涉,德军竟向苏军要起面包来。苏军士兵见他们饿得可怜,就送给了他们一些。德军吃了面包,马上又有了精神,重新对苏军开始射击。”1 月24 日,苏军又给已无路可退的鲍罗斯一次投降的机会。鲍罗斯仍在尽忠还是尽责挽救残部免于灭亡之间摇摆不定。他向希特勒请示说:“部队弹尽粮绝……已无法进行有效指挥……继续抵抗已无意义。崩溃在所难免。

    部队请求立即允予投降,以挽救残部生命。”但是,希特勒并不怜惜士兵的生命,他在答复中指出:“不许投降。第6 集团军必须死守阵地,直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他们的英勇坚持对建立一条防线和拯救西方世界将是永志难忘的贡献。”1 月25 日,外围苏军推进到斯大林格勒的西郊。崔可夫指示戈里什内师、索科洛夫师、柳德尼科夫师、古里耶夫师、罗季姆采夫师转向北面,消灭盘踞在各工厂区和各居民区的敌北集团。巴秋克师转攻南面,对付敌南集团。1 月26 日,企盼已久的那一天终于来了。第62 集团军与由西向东进攻的第21集团军在马马耶夫岗胜利会师。饱经战火的官兵们,眼里闪烁着喜悦的泪花。

    上午9 时20 分,在红十月镇举行了激动人心的会师仪式。古辛大尉把一面写有“1943 年1 月26 日会师纪念”的红旗交给第21 集团军的代表,以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天。

    苏军胜利会师后,鲍罗斯的第6 集团军被分割为南北两个集群,一个在市中心,有9 个师的残部,一个在“街垒”工厂和拖拉机厂地域,有12 个师的残部,此时鲍罗斯坐在昏暗的角落里,万分颓丧。远在柏林的德军元帅还在给鲍罗斯打气,他在1 月28 日给鲍罗斯的电报中声称:“第6 集团军的英勇奋战将名垂青史,后世子孙将会骄傲地谈起兰吉马克战役的大胆,阿耳卡萨尔战役的顽强,纳尔维克战役的勇敢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自我牺牲精神。”1 月30 日,也就是纳粹党执政10 周年,鲍罗斯交给希特勒的战报是:

    “最后崩溃不出24 小时了。”希特勒还想给鲍罗斯等困守在斯大林格勒的军官注一针强心剂,他授予鲍罗斯梦寐以求的元帅节杖,同时给在斯大林格勒被围的117 名德**官加官晋爵。但是,封官晋爵已挽救不了灭亡的命运。

    1 月31 日,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的鲍罗斯成了苏军的俘虏,南部集群停止了抵抗。敌步兵第4 军军长普费费尔炮兵中将、第51 军军长冯·赛德利茨·库尔茨巴赫中将、第295 师师长科尔费斯少将等成了第62 集团军的俘虏。后来,科尔费斯成为德苏友好协会的成员,崔可夫在担任苏联对德管制委员会主席时与科尔费斯再度重逢,科尔费斯为增进德苏人民间的友谊做了大量工作。

    2 月2 日,崔可夫的第62 集团军在第65、第66 集团军的协同下,对驻守在拖拉机厂和“街垒”工厂及两个工厂居民区的德军北集群实施最后的突击。德军北部集群停止抵抗,德军第11 军军长施特雷克尔被俘。

    2 月2 日16 时整,顿河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向最高统帅部报告,完成了歼灭斯大林格勒被围敌军集团的任务。至此,苦战200 个昼夜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终于以苏联军民的辉煌胜利而告结束。德国广播电台为“哀悼”德军的惨败,播送了低沉的鼓声。希特勒宣布全国志哀4 天,4 天之内,各地剧院、电影院和一切娱乐场所停止营业。

    苏军的胜利,打破了希特勒消灭苏联进而称霸世界的狂妄企图,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卫国战争的根本转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在这场长达200 天的大血战中,崔可夫率领的第62 集团军担负着市区防御的主要任务,与数倍于己的敌军斗智斗勇,出色地完成了最高统帅部下达的“不许后退一步”的作战任务。《红星报》在1942 年12 月1 日的社论中写道:

    “第62 集团军的震惊世界的顽强精神,使我统帅部有可能集结兵力,转入反攻,重创庞大的德国法西斯部队。”**同志在评价这场史诗般的战斗时指出:“斯大林格勒的红军战士做出了有关全人类命运的英雄事业。”苏联最高统帅部为了表彰第62 集团军的卓越战功,授予它列宁勋章,并命名“近卫”称号。崔可夫做为这场旷日持久的防御战的主要指挥官,团结司令部及第62 集团军的每一个人,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刚毅果敢,冷静对敌,战功卓著。苏联最高苏维埃为表彰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特授予他苏联最高荣誉称号——“苏联英雄”称号。这正是:血战苦撑二百天,众志成城挽狂澜;生擒敌酋鲍罗斯,又把乾坤重扭转。欲知崔可夫在以后的战役中有何佳绩,请听下章分解。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