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因评传》免费阅读!

一、总论学习(1/2)

作者:刘因评传

    论学是儒家人物普遍重视的主题。刘因作为一个儒家学者,对此自然也格外注意。他曾以讲学的口吻,比较集中地讨论了学习的目的、内容、次序、方法等问题。

    刘因认为,从先天材质上说,每个人都是完全的。但只有通过后天学习,才能完成自己的全材。他说:性无不统,心无不宰,气无不充。人以是而生,故材无不全也。这是先从本体上立论,认为每个人都秉受了善性,对于一切行为来说,它是统帅;每个人都具有心识,对于一切感知来说,它是主宰;五官百骸,都是由气所充塞。所以,从材质上说,每个人都是完全的,都可以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但是,实际上人与人之间却有巨大差别,这是怎样造成的呢?刘因说:其或不全,非材之罪也。学术之差,品节之紊,异端之害惑之也。这基本上还是盂子讲的老问题,刘因则加以展开了。孟子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③孟子讲的"陷溺其心"的东西,主要指杨朱墨翟之言,刘因则讲了三个方面。所谓"学术之差,指学术流派和思想倾向方面的差异。先秦已有九流十家;儒之中也有分化,先秦已儒分为八;汉以下代有沿革,有经学、玄学、道学之不同;经学有今古文之异,道学有理学心学之分;同一时代也常有几个流派并立,如北宋时期,就有濂(周敦颐)、洛(二程)、关(张载)、朔(司马光)、蜀(苏轼)、新(王安石)等学,蔚为大观。刘因认为,这些流派有邪正之不同,一个人走上了不同的学术道路,就会成为不同的人。所谓"品节之紊",品指品类,节指节次,即选择哪些品类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内容,在先后次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