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评传》免费阅读!

第四节"仁者天下之正理"(1/2)

作者:吕祖谦评传

    以"仁义礼智信"为内容的"五常"是封建道德的最基本的范畴,而在"五常"中,"仁"又是最为重要的支点。它是"义"、"礼"、"智"、"信"的总名和基础,故而吕祖谦对"仁"的论述颇多,当然这不是说他对"义"、"礼"、"智"、"信"不重视。

    "仁"是一个相当古老的道德范畴。不过在孔子以前,它似乎没有引起人们大多的注意。先秦时代,孔子最重视"仁"。一部《论语》,讲到"仁"的地方很多。据此有人曾认为孔学即仁学。吕祖谦的仁说多是承袭孔子。为此,我们先引摘几段孔子论"仁"。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①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②巧言令色,鲜矣仁。③苟志于仁矣,无恶矣。④樊迟问仁,子曰:爱人。⑤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矣。⑥刚毅木讷近仁。??必须说明,孔子讲"仁"虽多,但从来没有赋予"仁"以明确的定义。上引的这些论述,即是证明。和孔子一样,吕祖谦伦理思想中的"仁"亦呈现多义化的倾向。

    首先,吕祖谦认为"仁"就是"理"。他说:"仁者,天下之正理。是理,在我则习矣而著,行矣而察。"⑧又说:"夫仁与礼通彻上下,自足以该括天下之理。"⑨在他看来,"仁"囊括了天下一切之理。是"理"的最集中表现。因此离开了"仁",也就无所谓"理"。"天下之理,除了仁与礼,更有甚事?"①只要时时依据"仁"之准则行事,就可以准确地把握("察")

    "理",并使"理"在自己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著")。

    吕祖谦同意"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的传统见解,并在此基础上规定"仁"为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他说:"仁是人之本心。"②认为"仁"是作为一个人的最重要的依据。如果人而无仁,也就和禽兽没有什么区别了。他这样说:① 《论语·学而》。

    ② 同上。

    ③ 同上。

    ④ 同上《里仁》。

    ⑤ 同上《颜渊》。

    ⑥ 同上。

    ⑦ 同上《子路》。

    ⑧ 《文集》卷17《论语说》。

    ⑨ 同上卷18《孟子说》。

    ① 《文集》卷18《孟子说》。

    ② 同上。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非行仁义也?孟子之意,盖谓人之初生,饥食渴饮,趋利避害,与禽兽争得不多,盖人之所以为人者,只是争这些子。人既只有这些子,庶人却去之,便是与禽兽争不多了。惟君子能存之,学者最当看几希二字。作为自然界的生物之一,人和禽兽有许多相同之处。如饥而食,渴而饮,见利而趋,见害而避,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和禽兽的区别不大("几希")。但是由于人有"仁义"而禽兽缺乏"仁义",二者就产生了本质的区别。然而有些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将人最宝贵的东西--"仁义"轻易地丢掉了,结果也就和禽兽差不多了。而君子们则不同,总是小心翼翼地保存"仁义"。在这里,吕祖谦流露了轻视劳动群众("庶人")的倾向,在将"庶人"与禽兽相提并论的同时,高扬了"君子"(封建地主阶级),从而充分暴露了其地主阶级自我夸诞的嘴脸。这是应该受到认真批判的。然而他认为有无道德之属性,乃是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之一,则是很有见地的。

    吕祖谦认为"仁"是一切封建道德的核心。其他的一切封建道德都是从这里推及出去的。

    如仁义礼智信谓之五常,自五常之理椎之,又如恭宽敏惠及刚毅之类,其名非不多,何独惟说仁与礼?盖仁者,人也。仁之一字,已自尽了。"仁者,人也",这是孟子首先提出来的命题。吕祖谦同意此说。他认为"仁"体现了人的道德属性的最本质特征,只要真正理解了"仁",就可以推知"义、礼、智、信",以及"恭、宽、信、敏、惠""刚毅"这些道德之要义。故而在所有的封建道德中,"仁"是最重要的了。

    吕祖谦还专门论述了"仁"与"忠"、"孝"的关系。

    (一)、"仁"与"忠"。

    吕祖谦认为"仁"包孕着"忠"。他说:"忠之一字,非仁礼之外别有一忠也。盖尽己之为忠,仁与礼稍有不尽,则非忠矣。自忠而反,到此己自无不尽。"②他的意思是"忠"寓于"仁"。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游高于"仁"之外的"忠"。只要尽"仁","忠"亦在其中了。

    而对"仁"稍有不尽,即非是"忠"。反过来,"自忠而反",亦可以尽"仁"。

    因此"仁"与"忠"是互相发明的。

    (二)、"仁"与"孝"。

    吕祖谦认为"仁"之内涵要比"孝"大。他不同意将"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