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冈村宁次》免费阅读!

第十五章 “剿匪与警备”(1/2)

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冈村宁次

    镇压“抗联”使无穷,对苏未敢启兵锋;

    支持石井害生灵,白山黑水遍哭声。

    冈村宁次带领的第2师团开进东北后,立即被编入关东军的建制序列,担负维持伪满滨江省一带的治安任务,后又移防东部国境地区。师团司令部设在省会哈尔滨。

    从国内调到关东军的日军师团,由于一般在国内留下留守部队,故编制较国内常设师团略小。第2师团这次来东北的部队计有步兵旅团2个,骑兵联队、野炮兵联队、工兵联队、通讯队、辎重队各三个,官兵总数约1万多人。部队分散部署于管区各地,从事讨伐“匪寇”与战斗训练、对苏警备等。

    第2师团这次要对付的是东北抗日联军。“抗联”与几年前被日伪军镇压下去的义勇军不同,它是受**领导的抗日武装。1936年2月20日,在**满洲省委的组织协调下,分散活动的各路抗日武装领袖在汤原县境举行会议,联合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员赵尚志、李兆麟等为抗联的主要领导人。抗联初期编为7个军,后增编第8、9、10、11等4个军。但总兵力不到5万人。其中,由赵尚志、李兆麟率领的抗联主力,主要在北满地区的松花江两岸活动。而这一带的“治安”,关东军规定主要由冈村的第2师团负责。

    抵达哈尔滨后不久,冈村宁次带着警卫部队沿松花江两岸巡视。结果,他看到的形势是:“匪寇横行。与我任关东军副参谋长初期的1932—1933年的情况颇为相似,大为吃惊”。令他尤为不安的是,通过无线电侦察,“我师团管界通河附近的匪群,显然与(苏联)伯力有无线电报往来”。过去的义勇军主要是原东北军官兵和民众的抗日武装,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而这次他所面对的是由**直接或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冈村感到非常棘手。他要采取什么招数呢?回到师团司令部后,他带着一帮参谋幕僚冥思苦想出三条毒计:利用伪满军、实行所谓“匪民分离”及军事进剿时以切断对方粮道为主。

    他满军队最初主要由“九一八事变”后投降日军的奉系军阀部队所组成、后来,在关东军的帮助下,伪满政权通过办军事学校培养干部、征募新兵等手段,使其进一步扩充。至30年代中后期,伪满军警达到了20万人左右,比日本驻东北的正规部队人数还要多。虽然关东军派遣大量“军事顾问”插进伪满军警各单位,但日军许多军官认为这支力量不足信赖,也瞧不起他们。

    冈村在任关东军副参谋长时,就主张充分使用伪满军警力量,他认为要剿灭东北的抗日武装,“想通过从国外来的日军之手来达到这一目标是极端闲难的。不如使用当地人,他们熟悉情况,因此,必须首先使满洲**警切实靠拢我们,并给以方便,使他们易于进行工作。但这个意见当时未能在各兵团彻底贯彻,这次任师团长,并负责滨江省地区的治安工作,于是根据这一意见,确定了方针,贯彻执行”。在第2师团的防区内,配置有两个旅的伪满军队,他们以前驻别的地方时受尽了当地日军的冷落和欺压,这次归冈村管辖,“我以诚意和爱抚相待,邀请两位旅长等高级干部会餐并与之恳谈。遇有军务,也与他们共同商量。有时我把他们不值勤的军官都请到哈尔滨,和我驻哈的全体军官共同开怀畅谈,使满洲**官大为欢喜”。结果,关东军首脑来哈尔滨视察时,看到这种欢聚的场面,都赞叹第2师团与配署的“满洲国”军队能把关系搞得如此“融洽”。

    为了笼络伪军替他打头阵,冈村不惜突破关东军的某些限制,在后勤供应上照顾对方。按照关东军司令部的规定,伪军的平时粮袜由“满洲国政府”负责,作战期间可由其隶属的那个日军部队负责一部分。但在这种情形下,首先应由该部伪军向自己的上级后勤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数量,得到所需款项并转帐给那个日军单位后,才能从该处得到物资。冈村觉得“经过这样程序,一来时间来不及,二来对平素爱如部下的两个旅也采取这一套手续,显得不够亲切”,所以他常常从被委托保管的哈尔滨军需仓库中,把大量物资以所谓“废品”的名义无偿调拨给这两个旅伪军。

    见冈村能如此“关怀”自己,两旅(伪军)便格外卖力,将抗日武装逼人深山中。其后,他们在山中继续分散部署长期露营,终于全部断绝了抗日武装的粮道。这两旅伪军由于这一“战功”,受到了关东军司令的优厚褒奖。而当冈村为违犯后勤供应制度,向其上司引咎自责时,也得到了通融,并未被追究。后来在1938年初,关东军各师团长在长春召开联席会议,“各部队长都指摘自己管辖的满洲**队不起作用。唯有我在会上讲了我师管辖两个满洲国的旅是好的,是起作用的,都能积极勇敢地与我军共事”。由此可见,利用伪满军队、以中国人打中国人这一毒招,在冈村那里见了效果。

    实行“匪民分离”是冈村剿杀抗日武装的又一招。他诬蔑说:“土匪(指抗日武装)大体是农民及其他不法分子、不劳而食的赌徒,总之是社会渣滓。但他们和一般良民都有着联系,因此,必须把匪民分离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日军的所谓“匪民分离工作”就是在抗日武装活跃的地区大搞归屯并户,制造无人区和“集团部落”。这个毒辣措施,虽然在冈村这次率第2师团来东北之前的1936年便开始大规模实施了,但它的提出则是在几年前冈村当关东军副参谋长时期。不过,由于那时“满洲国”刚刚“建国”,日军团顾忌各方面影响没有敢大张旗鼓地实施。所以,它的最早鼓吹者是冈村宁次。1941年7月他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后,更是变本加厉地推行这一套来对付八路军、游击队。这是后话。

    冈村一伙妄图以这一措施割断东北广大人民群众与抗日武装之间的联系,达到对抗日武装围困和封锁的目的。1936年,关东军在东北各地建集团部落3200多个,到1938年时这个数字翻了几番,竟达12560多个。他们强迫农民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家园,迁到指定的部落之内。集团部落的规模和设施,东北各地情况不一。在冈村的第2师团驻扎的北满一些农村地区,部落的纵横各约1华里左右,四周筑土墙,高3米左右,厚1米左右。部落四周筑有炮楼,并在土墙外挖有土壕。部落内外的通道非常少,一般只设一个大门。部落的位置一般避开山区,尽量设在平原,并根据三角战的法则进行布局。各部落之间距离以徒步两小时内能够到达为限。每个集团部落容纳的群众少者三五十户,多者百余户。里面多是临时搭建的简陋房屋和草棚、地窖,而且因出入要挂号登记,种地也不准离部落太远,致使远处耕地大片荒芜。粮食不够吃,多以树皮草根充饥。居住在部落里的农民群众,常年忍饥受冻,苦不堪言。

    更残酷的是无人区,在那里日军可以肆无忌惮地烧杀。因他们规定的无人区,一般是抗日武装出击日伪军的基地,所以禁止老百姓在这样的区域内通行或居住,违者逮捕、枪杀。

    但是,从冈村宁次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出,他指挥的第2师团在防区内虽然实施“匪民分离”非常卖力,可并没有完全阻断当地老百姓与抗日武装的联系。因为无论日本侵略者多么残暴、手段多么恶毒,人民群众抗日爱国的精神是不会泯灭的。

    在围剿抗日武装的具体军事行动方面,冈村的方针是尽量采取掐断对方补给线的方法。他曾得意地讲起一个战例:“1937年12月严冬,接到管界内六七股土匪共800多人隐藏在老岭山脉的确切情报。这正是一网打尽的好机会,但是,对盘踞在这个广大险峻的老岭山脉的匪群,由于地形及其他原因,几乎不可能使用武力去讨伐。因此,我采取了断其粮道、待其自毙的方针,把发现粮道、封锁粮袜移动等任务让熟悉当地情况的满洲**(增加一部分警察)负责,我师团各部队则集中部署于其后方负责堵截,间接予以协助。”结果,经过3个多月的围困,转年3月上旬,弹尽粮绝的这部分抗日武装,终于被他指挥的日伪军全部消灭。

    冈村吹嘘在他率第2师团负责伪滨江省“治安”的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当地多股上匪被歼灭,治安好转”。其实,我东北抗联将士不畏强敌、前赴后继,日本侵略者是剿不灭的、著名的抗联领导人赵尚志同志,此时就一直活动在他的防区通河一带山林里,始终没有被他抓到。1938年6月,冈村离开东北,由第2师团长升任日第11军司令官后,每当向部下提及此事,还深以为憾。

    对付苏联,是第2师团开赴东北前军部规定的另一项主要任务。为了试探日军的反应和实力,1937年6月25日夜,苏军派小部队占领了黑龙江奇克上游的江中岛。为了反击苏军、收复该岛,关东军司令部决定由其第1师团发动进攻,并令第2师团迅速向边境开进。冈村判断:“苏军当前不会与我军挑起战端,不致发展成为大的问题,故而我虽根据命令进行了派兵准备,但除临时检阅外其他预定的例行公事一律照常进行。”果然,正如冈村所预料,双方炮艇在江面上经过一阵对射后,不久,苏军主动从岛上撤走,大仗没有打起来。但此后冈村的第2师团防区进一步向边境地区移动,更明确了对苏军“警备”的任务。

    冈村宁次这次作为师团长再度来到东北,还与杀人魔鬼石井四郎相勾结,干了大量灭绝人性、残害无辜的勾当。他早就认识石井,1933年石井在哈尔滨以南的五常县背阴河创建“细菌实验所”时,冈村当时正担任关东军副参谋长。由于目的不可告人,“关于石井机关的创建这件机密中的极密事项,在陆军省只有大臣、次官、军务局长、军事课长及医务局长知道,在关东军中也只有小矶参谋长和我知道,而且只有我负责直接与石井秘密会面并与中央联系。因此,只有我一个人了解该机关的情况”。冈村不打自招地供出了他在该机关创设中起的作用,以及与石井的特殊关系。

    石井四郎比冈村小6岁,1892年出生于日本千叶县的一个大地主家庭。此魔自幼头脑聪敏,据说在本地“池田学校”念小学时,一个晚上,能把当天学的课文全都背下来,连老师也大为惊讶。中学毕业后,他被军方选中,作为陆军的委托学生就读于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由于他学习刻苦、成绩出类拔萃,该校校长对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