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慧成才的奥秘》免费阅读!

道德·修养(2/2)

作者:早慧成才的奥秘

的组织关系搞不好,而且真理又不完全在你这方面时,我是不会支持你的,我只能相信和支持你的组织方面。你必须改正你的错误,否则坚持下去,还会要犯更大的错误。”

    **联系平时允若谈话时流露出的思想,还说:“你总以为你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人家都对不起你,你却没有对不起别人;你没有替别人着想,却要别人为你着想;你不肯为别人有所牺牲,却要别人为你有所牺牲;你不去理别人,却要别人来理你。这是一种什么态度呢?……这是一种个人主义!而个人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只有集体主义才是无产阶级思想。你必须抛弃个人主义,接受集体主义。……经常注意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一有错误立即改正,否则不会成为一个真正对人民有用的人,大学白上!”

    **写给允若的信的主要内容,由驻苏使馆人员向全体留苏学生做了传达,刘允若和同学们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美德。

    ——孟德斯鸠

    谦逊可以使一个战士更美丽。

    ——奥斯特洛夫斯基

    微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征

    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

    ——聂大年

    不许用这种态度同老师讲话

    ——张鼎承教育女儿要尊敬老师

    张鼎承(1899-1981)的女儿张延忠上中学的时候,鼎承老人特意用毛笔为她书写了“读书做人,忠诚老实”八个大字。这是他要求女儿的准则,也是女儿行动的规范。

    有一次,延忠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以亲切的语气给大家讲解一首古诗,老师说:“这首诗结构严谨,寓意深刻,基调健康,具有人民性。”延忠听了有些诧异。她想,这古诗写的是才子佳人的事,有什么人民性?于是,她便在课堂上同老师争辩起来。她语言刻薄,言词滑稽,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放学回家,延忠向家里人讲起了课堂“风波”,言语中仍流露出对老师的不服情绪。张鼎承听了很不对劲,他把延忠叫到跟前,用严肃的口气说:“延忠,你太狂妄了。不准你用这种态度同老师讲话!”停了停,他又说:“你不要认为自己是检察长的女儿,就可以目中无人,就可以顶撞老师。有问题可以在课下和老师虚心交谈,绝不可以自以为是。老师为你们的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啊,你这样做对得起老师吗?你要向老师赔礼道歉。”

    事后,张鼎承亲自把校长、教导主任和班主任请到家里,诚恳地说:“我没有把孩子教育好,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我很痛心。希望你们原谅,我不能允许我的孩子做出不尊重老师的事情

    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

    ——吕坤

    “上海是个大染缸,你们要注意呢!”

    ——陈毅教子的故事

    1950年,陈毅任上海市市长。

    曾是外国人乐园的上海,灯光迷离,花花绿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陈毅,特别注意孩子们的吃、穿,更注意孩子们的道德修养。他对孩子们说:“上海是个大染缸,你们要注意呢!”

    上海人一般都喜欢吃大米,陈毅却叫管理员买小米。他说:“吃饭不能考究。让孩子吃小米,可以让他们记住过去。旧社会吃糠咽菜,现在有了小米吃,就算不错了。”

    陈毅家里当时都穿土布衣,绸缎从不进门。孩子的衣服是大人的衣服改的,大孩子穿了再轮给小的孩子穿。起初,有的孩子见人家穿得漂漂亮亮,自己是市长家的孩子,觉得穿得寒酸。发现这个苗头,陈毅就加紧教育。他风趣地说:“这是打预防针,不让你们变色,懂不懂?”

    陈毅还十分注意抓孩子的思想教育。他工作那么忙,还亲自给孩子们上课,讲自然知识,讲社会知识。为了让他们加强“思想防线”,他特意作了几条规定:一、就近入学。不进什么干部子弟学校,防止沾染特殊思想;二、不让子女坐小汽车上学或者出门游览、买东西;三、办任何事都要严格按制度办事,遵章守纪,不谋私利。他对子女说:“你们要时时注意,爸爸是**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你们是陈家的第二代,是第二代为人民服务的。”

    小孩子要学好

    ——刘伯承童年的一则故事

    军事家刘伯承,用兵如神,指挥若定,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他小时候顽皮逃学、令父母生气的事,却鲜为人知。

    刘伯承刚满5岁,父母就送他进了学堂。到了学堂后,他根本不用心学习,整天贪玩,成绩很差。父母心里很着急。

    一天,刘伯承放学回家,又想出去玩,妈妈把他叫住说:“你书背熟了吗?只顾贪玩怎么行?”

    刘伯承说:“背熟了。不信,我背给你听听!”

    刘伯承知道妈妈不识字,随便嘴里念什么她也不知道。于是,他信口胡乱背了一通。

    刘伯承的父亲是个有文化的人。伯承在门外给妈妈胡乱背书时,父亲在屋子里听见了,觉得文不对题,就走出大门,生气地说:“孝生(刘伯承的小名),你背的是什么书?”

    刘伯承知道在父亲面前是混不过去的,只得吞吞吐吐地说:“我……我在……”

    父亲严厉地说:“你以为妈妈不识字,就可以欺骗她,这怎么能行。小孩子要学好!”

    刘伯承受到父亲的批评,羞得低下了头。

    父亲这么一说,妈妈知道孩子在欺骗她,伤心地哭了。她边哭边当着孝生的面说:“唉,谁让我小时候家穷,念不成书呢?如今连自己的儿子也欺负我了。一个人不识字,做个睁眼瞎子多苦啊!”

    父亲把刘伯承拉到身边,摸着他的头说:“孝生,你自己说,以后咋办?”

    刘伯承知道欺骗妈妈是不对的,便走到妈妈跟前,拉着妈妈的手说:“以后我再也不说谎了,好好念书……”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以造成一个准确的人。

    ——培根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鲁巴金

    应当先人后己

    ——彭德怀教育子女的故事

    彭德怀教育子女的故事和他指挥打胜仗的故事一样,说来怪有风趣。

    一天,彭总从外地回来带回两件雨衣。她的侄女彭刚看见雨衣高兴得不得了,早就盼着叔父给她买件雨衣呢。这不,一次买回两件,可以随便穿了。

    可没想到,彭总拿着雨衣先到左权同志的女儿那里去了。彭刚见此情景不禁生起气来,她低着头,心里埋怨着叔叔。

    彭总到了左权女儿的身旁,伸手把两件雨衣递过去,让她先挑一件自己喜欢的。开始,她不好意思,说:“彭刚也没有,就先让她挑吧!”彭总说:“没关系,谁先挑都可以。”经过再三劝说,左权同志的女儿随便挑了一件。

    彭总拿着剩下的那件雨衣,兴冲冲地又到彭刚身边,他看着侄女背着身子生气的样子,便扶着她的庸膀小声说:“哟,这怎么啦?什么事使你这个小鬼不高兴了?”然后,把手里的雨衣擎起来,说:“你看,这雨衣是给你的,多好看,喜欢不喜欢?”彭刚把身子扭到另一边,生气地说:“人家挑剩下的才给我,我不要!”

    彭总见侄女这副样子,并不发火。他又上前凑近一点,弯下身子耐心地对侄女说:“你不是不晓得,她的爸爸在1942年指挥部队与日本鬼子作战中牺牲了,妈妈又不在身边,多可怜。我们首先照顾她才是,怎么能挑挑拣拣呢!遇事先人后己,互敬互让,才光荣哩!”

    彭刚听了叔叔这番话,小脸很快露出了笑容,收下了雨衣。

    一切美德都是由于放弃自我而成的。

    ——纪德

    最高的道德,便是为旁人着想。

    ——雨果

    人生的最高理想是为人民谋利益。

    ——德莱赛

    你为别人点燃了火把,你自己也获得了光明。

    你把别人渡过了河,你自己也到了彼岸。

    ——格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登上报刊的训子篇

    ——吴祖光教子的故事

    科学家吴祖光的儿子欢欢渐渐长大了。他给父亲带来了欢乐,但也带来不少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次,欢欢骑爸爸的自行车出去,把车铃丢了。没过几天,欢欢像变魔术似的,又弄了个车铃安在爸爸的自行车上,并告诉爸爸:“车铃找到了。”吴祖光仔细一看,根本不是原来的车铃。不用说,这是他偷了别人的车铃。吴祖光严厉地责备了他。欢欢不服气,还反驳道:“人家能偷我的,我就不能偷别人的?反正一个对一个,不赔也不赚。”吴祖光听后,气得浑身发抖,厉声说:“不行!你得把车铃送回去!”

    儿子偷车铃的事,使父亲彻夜睡不着觉。吴祖光把儿子的表现像过电影一样理了一遍,他觉得:一个车铃是不值多少钱,但是,儿子认为别人能偷他的,他就可以偷别人的,这种思想太危险了。于是,吴祖光将儿子的思想进行了概括分析,写了一篇《训于篇》寄给了报社。

    《训子篇》很快在报纸上发表了,欢欢看到自己的问题甚感惭愧。他诚恳地表示:“我错了,心里非常难过。今后我一定痛改前非,不负父望!”

    教育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的债务。

    ——乔治·皮波迪

    三改嫁期

    ——劳动模范戴伯笃教育女儿从简办婚事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党的好干部戴伯笃的女儿要出嫁了。消息早就传出去,但一直听不到锣鼓声,不少人都在暗中打探出嫁的日期,准备送点礼物。

    戴伯笃知道这件事要处理好不大容易,便把女儿叫来,商量说:“这几年,娶媳妇嫁女儿送礼物的太多,风气很不好。我好歹有个名声,人家眼睛肯定都看着我们。我们应当带个好头。所以我打算:一不要婆家的彩礼,二不要至亲好友的婚礼。勤俭节约,办个清静的婚事好不好?”

    女儿从小在爸爸身边长大,受爸爸教育多年,她表示同意爸爸的意见。

    一般人家结婚总喜欢把婚期选在“五一”、“十一”,或是别的什么节日。这次戴伯笃决定把女儿的婚期选在5月20日,并且再三嘱咐全家:不能把嫁期告诉别人。

    一天,戴伯笃侄女婿从乡下来打探消息,问:“妹妹到底几时结婚?”父亲和女儿同时回答:“还没定下来,你先回去吧,到时候少不了你们的喜糖。”

    说来也巧,侄女婿打探不出个确切日期,就信口说了句:“我晓得了,5月20日。是双日,又是喜日。”

    “不是,不是。”父女二人矢口否认。

    送走了侄女婿,戴伯笃马上把全家找来商量,决定把女儿的嫁期改在5月12日。女儿又答应了。

    时间一天天临近了,来老戴家探亲的人也一天天增多。老戴又怕“墙漏风”,于是,再和女儿商量,把嫁期提到5月10日。

    这天,老戴和平时一样,吃了早饭,头戴斗笠,脚穿凉鞋,到四五十里外的西湖村检查棉花种植情况,傍晚才回来。

    真是事不凑巧,他刚坐下,内弟就闯进门来。老戴怕日期声张出去,便说:“有件事情你不要说,你外甥女今晚结婚到婆家去。”

    内弟大吃一惊,连声说:“结婚是一生中最大的喜事。你这样做,冷冷清清,连个捧场、贺喜的都没有,真不像话!”说完,就要去买爆竹。老戴拉住不放,内弟随手拿出50元钱,交给外甥女说:“这是我做舅舅的一点心意,要是不收下,从今以后,我不再进你家的门。”

    说话间,老戴的老伴把饭菜端上饭桌。老戴把内弟拉到桌前,坦诚地说:“利用嫁女儿搞请客送礼,不仅影响不好,对子女也是有害的。我是**的干部,如果也搞这一套,就会降低党的威信,也败坏家风。”

    内弟说:“你这样做,外甥女也不会答应的。”

    老戴哈哈笑道:“女儿知道,我这样做正是为了爱护她,她怎么不高兴呢?”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