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逻辑》免费阅读!

四川地震:纪念与反思(2)(1/2)

作者:[日] 加藤嘉一

    四川地震:纪念与反思(2)

    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的反应非常迅速,之前在河南进行考察的中国总理**立刻返回北京,紧接着飞往四川灾区,并亲自领导抗震救灾活动,**的快速反应与亲和形象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政府的信息公开和媒体的真实报道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灾民对生命的渴求浓缩为一个个感人故事,获得了全国民众的关注与同情。奔赴灾区的志愿者是勇敢的斗士,他们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参与救援活动,表现出人道主义的大爱。此前曾被冠以“无责任”、“自私”、“无独立性”等标签的中国80后,也以自己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赢得了长辈的真诚赞誉。

    总之,地震使得中国人团结一致。西方政府或媒体对于正与自然灾难抗争的中华民族也没法说什么,更没法以人权为由指责中国。西方似乎“收回”了原来对中国当局施加的压力。四川地震的发生及其随后的事态发展,改善了中国政府与人民在海外的形象。对于即将在28天后召开的北京奥运会来说,地震带来的种种变化,应该算是一种良性转折,的确值得纪念。

    再谈反思。

    就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而言,反思其实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不应害怕反思,相反,我们需要经常反思。对于四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来说,中国政府与人民的伟大是一回事,活人的反思则是另一回事,两者并不构成矛盾。地震的确是天灾,但天灾不一定都会带来死亡和损失。既然人类不得不与自然共存,那就要学会如何与它打交道。

    地震中倒塌的建筑,是否包含了那些豆腐渣工程的危房?针对自然灾害的预防机制是否到位?针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是否启动?公民的防患意识是否达到了应有水平?一旦知道地震发生,官方和民间如何应对?城市或农村的规划以及基础设施是否合格?对这些问题的反思,目的都是为了在下次地震发生时尽最大可能避免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把地震说成天灾很容易,把自己定位为受害者更容易。可是,一味责怪老天爷,无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下一场天灾。因此,人类要反思,因为社会要进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立了法律,就要执行。5月12日,四川大地震实际上成为政府对“信息公开”这一法律承诺的首次考验。

    不言而喻,既然这次发生的是天灾,政府就无法、也无必要阻止媒体追求真相,主动报道。既然如此,信息公开越快越好,越准越好,越广越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