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逻辑》免费阅读!

世博的记忆(1/2)

作者:[日] 加藤嘉一

    世博的记忆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了。晚上的烟火让我想起了家乡伊豆在海边每年举行一次的“烟火节”。看烟火,日文叫“花火”,对日本百姓来说是最好的情绪释放,把平时积累的所有郁闷和不满都释放出去,大家一起享受节日的欢乐。

    世博的历史一脉相承。爱知到上海,让我想起了少年时代专门从事的“接力赛跑”,它包含着所有队友的汗水,是心连心、手牵手的灵魂交接。我曾接触过许多被派遣到日本爱知县吸取爱知世博之经验的中国官员,但愿爱知经验能够为中国模式提供一点点参照。一衣带水的中国和日本,地理上很接近,虽然曾发生过不幸的历史,国家实力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也折射着些许互不信任,但经贸上、文化交流上、人文情怀上的相互依存是不争的事实。相邻的中国馆和日本馆将携手展现对“环保”、“绿色”的极高忠诚度。

    之前的3月初,我曾访问上海,考察了上海当局的筹备情况。发现,地铁日益变多,建筑日益变美,道路日益变宽。听当地朋友说,这叫“面子工程”,政府投入一大笔人民缴纳的税金改观世博场地附近、周围的所有建筑,包括市民的住宅。一位老人很兴奋地跟我说:“小伙子,我太高兴了!住宅环境美丽了很多,没花一分钱,我们的政府还是很厉害的!”中国人是永远爱面子的,不希望到时候被外国游客看到不好看的中国、不卫生的中国和不文明的中国,务必一次性地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北京奥运的拆迁工程、广州亚运会的扰民工程,实际上是一个道理。

    两年前,我在北京亲历了奥运会。之前,北京也变了很多,或许,为主办奥运而变迁的城市综合面貌和市民的文化素质远比奥运本身重要。但愿上海世博也是如此。与北京居民的包容性相比,我感觉上海人的心胸确实很狭隘、封闭,拥有严重的排外主义。只是它排斥的对象是中国其他地区文化,而不是外国先进制度。上海人将很热情地接待外国人,发挥“崇洋媚外”精神。访问上海的内地人如何认知上海人和上海城?倘若外地人不得不感到“被上海人和外国人之间拍马屁式的游戏排斥”,那就有些糟糕了,离和谐社会更远了。

    如果说奥运展现的是硬实力,世博展现的则是软实力。我将仔细观察工作人员和游客在场内外的表情和气息,这才是衡量上海文明的重要指标。“中外沟通”、“中西认知”从媒体人的角度来说也是值得关注的新闻点。世博会是各国抱着一种竞争意识来展现本国的高科技和先进文化的“赛事”。这本身是好事。竞争带来认真,认真带来成就。不过,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少政治,多文化”的和谐盛典。在我眼里,它与其说是展览会,不如说是嘉年华。

    时间过的很快,欢乐中的世博也一瞬间过去了。

    10月28日18时,我在北大未名湖畔散步,难得抽空享受秋天傍晚的时光。忽然间,手机响了,香港的号码,就像平时一样接到了凤凰卫视“全球连线”栏目主编的电话。“加藤,世博快结束了,你从日本人的角度谈谈对上海世博的看法。在世博平台上,中日民间交流也遭到一定打击,理由你很清楚,你怎么评价这些。今晚有时间吗?”

    “没问题,我去。”

    很熟的栏目,除非真没空,抑或不在一个城市,我都不会拒绝。凤凰全球连线是我在中国上的第一个电视节目,后来也成为了做客最多的节目,对它有感情。

    挂了电话,我才意识到上海世博要结束,到了该总结的时候了。最近一段时间忙于处理中日撞船事件的种种后遗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