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100个重要流派》免费阅读!

经济 第一章(2)(2/2)

作者:李芷萱

系和共同信念的派别。他们有定期讨论学术问题的集会,有喉舌刊物——《农业、商业、财政杂志》和《公民日志》。这标志着重农学派的形成。

    但是,重农学派的名字的获得却是几年之后的事情。1776年,斯密在自己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依据他们“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把他们称为“农业体系”,即“重农学派”。

    杜尔哥是继魁奈之后的重农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是重农主义的重要文献。他将重农主义发展到最高峰。

    魁奈的去世和杜尔哥免职后对他所推动的改革的反动,标志着这个学派的迅速崩溃。

    主要观点

    1.强调自然秩序。重农主义者认为,和物质世界一样,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自然秩序。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

    2.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财富的来源不是流通而是生产。所以财富的生产意味着物质的创造和其量的增加。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纯产品”。

    3.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重农主义分析了资本在劳动过程中借以组成的物质要素,研究了资本在流通中所采取的形式;又在此前提下,把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通过货币的中介,在社会三个阶级间的流通过程,表现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对时代的影响

    重农主义体系实际上是第一个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分析,却又是封建制度、土地产权统治的资产阶级的翻版。重农学派在当时法国的宫廷、贵族、达宫中获得声誉,当时巴黎所谓社会名流的社交场合中,甚至以称道农业改革和穿着带有农家色彩的装束为时尚。

    德国历史学派

    担负后进德国的经济发展重任

    德国历史学派是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在德国出现的庸俗经济学流派。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有机体现,代表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它的风格迥异于当时的主流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第一个反对者。19世纪末,经过著名的德奥方法论之争以后,德国历史学派虽然没有消亡,但却逐渐归于沉寂。

    产生背景

    19世纪前半叶,英国完成了产业革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代表了英国产业资本的利益。德国还处在封建割据的农业国阶段,为了发展德国本国的工业,对来自英国的工业品,必须采取保护贸易政策,并在意识形态上对抗英国的斯密理论。历史学派应运而生。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