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困惑》免费阅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其他书籍 > 大困惑

三、研究生:质量下降是因为产量的缘故吗(2/2)

作者:且东

出国家和人民生活的经济指数和文化指数。

    中国算是一个“后喻”型国家,这不但将国内文化结构的基本样式暴露了出来,同时还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整体环境。而“前喻”型的国家,发展的关键期是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阶段,在之后的几百年,它们逐步构建了自己的文明体系。这两种类型如今共存于当代的社会,中国借鉴了人类生活的经验,并求得了经济和文化的互动发展,这显然是十分明智的决定。适当地扩展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也是此举的重要表现之一。

    在国内不断扩展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过程中,有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管理失范、质量滑坡的现象。不过,有一点需要重视的是:扩展规模并不是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因素。

    既然扩招不是影响研究生质量下降的直接因素,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中国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部分专业和教师被取消和严重警告呢?这或许是由于高等教育院校、科研院所的发展理念问题造成的。另外,研究生导师的研究宗旨和学术情结也是问题的关键。

    很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受到“事业”发展需要的压力下,单纯追求教学和科研队伍中高级职称人员的高比例,他们觉得人才的数量越多,事业发展的后盾才能越坚固。可是,高级职称队伍的高比例,并不能作为事业发展的表现,它只能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所以,一些部门只好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硕士点、博士点的争取和拓展上。

    其实,国际社会的学术研究,以及求得社会整体进步所用的政策,就是利用得到硕士或者博士学位来促进和带动事业发展的。可是,国内的问题就是,在形式和实质两者中哪一个才是受到重视的。假如只是看重外在的东西,而对实际的事务不重视,并把理念置于一方市井,置事业于一己私利,那不断的扩大规模,自然就是事业发展的唯一准则。

    有些大学、科研院所只为了能够扩招研究生的规模,就把研究生导师的资格标准降低。虽然如此,有些单位的师资力量,依然无法满足研究生教育的扩展需求,只能单方面地把高级职称的评聘标准降低,借此扩大导师的队伍。而另一方面则不断地增加导师指导学生的名额,以便缓解供与求之间的矛盾。这样一来,后果十分明显,研究生导师的队伍虽然壮大了,研究生的教育规模也扩展了,可是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却越来越差。

    理念也并不是虚幻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发展方向都是受到它的严格控制,同时它还决定着这些学校的发展态势。如今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培养研究生的方式上,都采用了“导师负责、集体培养”的办法。而这表示,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导师不但要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有自身的研究兴趣和学术情结,这两方面对于导师来说,应该相互制约又相得益彰。可是,现实中的导师缺少始终如一的研究宗旨和学术情结,他们穿梭在知识、权力、学术和鄙俗中,并乐此不疲。如此以来,鄙俗将在高校教师中逐渐流行与扩散,那么研究生的质量将永远不会提高。最后,使“导师”这个词也成为了资历和名望的代名词,不再出现在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中,只是在应聘的简历上才能看到。这不能不让人深感可悲!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