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世界的100名音乐大师》免费阅读!

歌剧(4)(1/2)

作者:李晗

    歌剧(4)

    1880年,奥芬巴赫遗憾地留下了未完成的轻歌剧《霍夫曼的故事》,在巴黎离开人世。因其轻歌剧情节生动、形式灵活,并配以舞曲、小夜曲、进行曲多种曲调,人们称他有“取之不尽的旋律财富”,他的音乐作品对奥地利的轻歌剧以及美国现代音乐剧影响很大。

    比才

    Georges Bizet 1838-1904

    乔治·比才,生于巴黎,父亲是声乐教师,母亲出生于音乐世家。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了他对音乐的兴趣,九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后又随古诺学习钢琴。

    1856年的《C大调交响曲》,使比才的创作才华得到了世人的公认,这部作品形式严谨、旋律流畅、色彩明快,连李斯特都惊叹他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和总谱阅读能力。1863年,他的第一部杰出歌剧《采珠人》诞生了,之后他为都德的话剧《阿莱城姑娘》所做的配乐,再次引起了乐坛的震撼,经改编之后成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名曲。

    毫无疑问,比才最显赫的荣誉应归功于歌剧《卡门》。这部作品不仅是比才音乐创作的最高峰,更是19世纪下半叶现实主义歌剧的杰作,并直接启发了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兴起,是法国歌剧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至今仍是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

    《卡门》的可贵之处在于以女工和群众为主人公,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作者的这个创新在当时并不为人接受,当他最心爱的作品1875年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时,观众的反应冷淡,意想不到的结果使他非常痛苦。据说,比才曾绝望地在巴黎冷清的街道上徘徊,痛苦地问:“为什么?为什么呢”,这沉痛的打击使他情绪低落,三个月后便因心脏病去世,年仅37岁,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