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因评传》免费阅读!

二、对人生目标的追求(2/2)

作者:刘因评传

)程颐说:"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已者,皆自弃也。"(转引自《宋元学案·伊川学案上》卷一五,页六三一)② 浯溪拙翁指周敦颐。浯溪在湖南湘水之南,周原籍湖南道州,亦在湘南。周写有《拙赋》,自抒怀抱。文中说拙翁"襟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系黄山谷评濂溪语。西洛无名公指邵雍。邵自传名《无名公传),并写有《无名公序》。文中说无名公"有风月情怀,江湖性气",语出邵之《安乐窝吟》。邵为河南共城人,地在洛西。诚明中子指张载。张载的代表作《正蒙》有《诚明》篇。张逝世后,门人曾拟谥曰"诚",又拟曰"明",俱未用。文中称他"有淳古君子之风",语出《宋史·张载传》:"吕公著荐张载于朝,言其有古学。"① 《希圣解》,《静修先生集》卷一,页二。

    ② 《希圣解》,《静修先生集》卷一,页二。

    ① 《希圣解》,《静修先生集》卷二,页二。

    一的诚的境界,这样就与圣人无异了。这里,连引了《孟子》、《尚书·洪范》的文字,对"圣可至"的意思作了充分地阐发。

    人既然在本性上都同等,在目标上都可以成为圣人,那为什么许多人都达不到这个目标呢?刘因在另一篇文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性无不统,心无不宰,气无不充。人以是生,故材无不全矣。其或不全,非材之罪也,学术之差,品节之紊,异端之害惑之也。②他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原因,即学术道路的差错,品类(科目)节次的紊乱和佛老异端的迷惑。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他认为需要从古圣贤的书籍中寻求智慧,说:今之去古远矣,众人之去圣人也下矣,幸而不亡者,大圣大贤惠世之书也。学之者以是性与是心与是气即书而求之,傅邪正之术明,诚伪之辨分,先后之品节不差,笃行而固守,谓其材之不能全,吾不信也。远在孟子已明确提出"圣人与我同类","尧舜与人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

    但在封建社会的现实中,存在的却是"圣"、"凡"的种种差异。因而后世的许多学者又用不同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阐发这一由凡入圣的道理。刘因所云,没有多少更新的东西,但在元初那样的社会中能对之加以大力宣扬,对于破迷解惑、廉顽立懦,确立积极的人生观,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至于他把读圣贤书作为修养的唯一方法,这是封建士大夫的眼界给他的限制,是应该批判的。

    ① 《叙学》,《静修先生集》卷一,页三。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