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因评传》免费阅读!

二、先 世(1/2)

作者:刘因评传

    刘因出生在一个"不治产业"的中下等儒生家庭。这个家庭与它所处的时代一样,也经历了一个由颠沛流离到相对安宁的过程。

    刘因的先辈"世为儒家",最远能考知他的五世祖名琮,但生平不详。

    高祖和曾祖作过金朝的下级官吏。高祖名昉,为敦武校尉临洮府录事判官;曾祖名误,字德善,为奉议大夫中山府录事。还有一位并曾祖,名子英,业进士,早逝。

    刘因祖辈的事迹,它书未见记载,惟《静修集》(四库全书本、三贤集本)中有《先世行实》六条,有简略的记述。

    关于高祖刘昉《先世行实》写道:尝夜坐庑下,见一人盗厨中大釜(锅),识其为乡里子,呼之语曰:"吾家口众,明日何以为具?"盗弃釜而走,止之日:"若走,即使人执汝!姑于此以待。"乃取钱,称釜之值与之。且使置釜于灶所,竟不言。及卒,盗来哭,且以事告人曰:"吾不言,没翁之德。"尝为吏部掾,每为选人给纸札,曰:"纸礼亦细事□□□□□"(原文此处缺五字),乡人号为刘佛子①看来,他是个秉性宽厚、乐善好施的人。

    关于曾祖刘俣,只写到他好礼:为政有声。每罢归,望容城北门猴子下车,凡长一岁者,无贵贱皆拜。①关于祖父,刘因的记述稍详。他名秉善,字文卿。"少读书,气豪迈,以义雄乡里。"刘秉善虽然没有官职,但却得与金皇族联姻。刘因的一个姑姑(名桂)"适金皇族完颜氏,世袭千户侯。"祖母娘家姓陈,陈家有园林,名陈氏庄,刘因有诗道:"陈氏园林千户封,晴楼水阁围春风。翠华当年此驻跸,太平天子长杨宫。"诗后自注:"陈氏,先父之外家也。金章宗每游猎,必宿其家。"②身为平民的陈家何以能有此殊荣(接待金朝皇帝),未见记载,但由此至少可以推知,当年的陈家是颇为阔绰的。刘秉善能为陈家之婿,想来也非等闲之辈。

    只是,刘家的这种荣耀并没有维持多久,刘秉善生当金国末年,中年遭逢"贞祐之变"(金宣宗迫于蒙古的军事压力,于贞祐年间[1214]南渡,迁都于汴京)。关于当时的时局,刘因曾写道:金源贞祐(1213),迄于壬辰(1232),河之南北,郡县尽废,兵凶相仍,生意殆尽。而先儒所谓天下萧然,洪水之祸盖不至此者,惟是时足以当之。又说:金崇庆(金卫绍王年号,公元1212 年)末,河朔大乱,凡二十余年,数千里间,人民杀戮几尽。其存以户口计,千百不一余。??其存焉者,又多转徙南北,寒饥路隅,甚至髡钳黥(原文作鲸,据文意改)的于臧获之间者,皆是也。贞祐之变是金国历史上的大事变,也是刘家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它打碎了金朝皇室"太平天子"的迷梦,也使与皇家有一定关系的刘家饱受离① 《先世行实》,三贤集本《静修集》卷四。

    ② 《静修先生集》(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六月初版)卷七,页一二四。以下所引《静修先生集》除另注明版本者外,皆指此本。

    ① 《都山老人九十诗序》,《静修先生集》卷二,页三三。

    ② 《武强尉孙君墓志铭》,《静修先生集》卷四,页七六。

    乱之若。

    在这次动乱中,刘因的祖父秉善被乡豪"以国命推为万人长",但并未提到他对蒙古军或"草寇"有什么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