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冈村宁次》免费阅读!

第二十六章 “肃正作战”(2/2)

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冈村宁次

里无需多表。

    冀中“五一大扫荡”开始不久,5月15日,冈村宁次又组织了对晋东南地区的扫荡,目标是摧毁八路军统率机关和消灭刘伯承的第129师。

    此前,八路军总部和第129师屡次巧妙地避开日军扫荡的锋芒,冈村宁次认为主要原因是负责讨伐的驻晋日第1军行动不力。因此,他要求第1军好好研究八路军战法,革新自己的战术,制定出针对性强的作战计划,并实施抵近靠前指挥。

    日第1军司令官岩松义雄中将遵命将自己的战斗指挥所从太原搬到长治,并制定了C号作战计划。该计划规定,第一期扫荡沁河河谷;第二期扫荡八路军总部驻地涉县以北地区;第三期扫荡第129师驻地涉县以南地区。其中,以第二期扫荡为重点。

    冈村宁次认为八路军之所以与国民党军队不同,能屡挫愈奋立于不败,就在于它的领导层意志坚强和富于谋略,因此要不择手段去直捣。在他的授意下,岩松义雄从第1军中挑选了200多名官兵,组成两支挺进队,以益于重雄和大川桃吉分别任队长,化装成八路军,捕捉八路军首脑。挺进队的分工是:益子重雄队袭击八路军总部,刺杀彭德怀、左权等;大川桃吉队袭击129师师部,刺杀刘伯承、邓小平等。每个队员怀揣上述领导人的照片、简历,自带给养和雨衣行囊,昼伏夜行,向预定地点突进。

    再说岩松义雄率领的大部队,先以近两个师团的兵力于5月15日向太岳区沁河两岸的东峪和马壁地区压去。驻守在该地的第129师第386旅闻讯后立即向北转移。19日,日军向太行山北部的平定、昔阳、井陉、元氏、赞皇等地进击,控制了太北区的制高点峻极关。与此同时,东西两线之日军向长治、武乡、辽县和武安进犯,企图向腹地之涉县、偏城进行合击。25日,万余日伪军从四面向八路军总部、**中央北方局暂驻地南艾铺实行合围,彭德怀、罗瑞卿等及大部分机关人员虽几经周折冲了出去,但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却在指挥突围时,壮烈牺牲于辽县麻田十字岭。

    左权,原名纪权,1905年生于湖南醴陵县。1924年3月考入孙中山在广州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同年11月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2月加入**,后被选派到苏联学习,先后入苏联中山大学、高级步兵学校深造。1930年回国后担任红军重要领导职务,长征时在占领施秉、抢渡乌江、飞夺沪定桥、跨过大渡河、突破腊子口和直罗镇歼灭战等作战中,均有重要贡献。他文武兼备、著译丰富,先后撰写过《埋伏战术》、《袭击战术》、《战术问题》等著作论文,是中国著名的游击战术创始人之一。抗战爆发后,左权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协助彭德怀组织和指挥了百团大战等战役。自朱德于1940年夏初从华北前线返回延安后,“彭左”就代替了“朱彭”,成为八路军将士对自己前方最高首长的亲切称呼。

    左权阵亡,是冈村向东京大本营表功的“捷报”,是他大肆宣传这次扫荡的战果之一。相反,它却使**失去了一位文武兼备的良将。

    延安枣园。25日午夜,**突然接到129师刘邓电报,八路军总部遭到日军袭击,北方局机关人员分路突围。这份电报令**心神不安,由刘邓来电报告这个不幸的消息,说明八路军总部的电台已经和各方都中断了联络,彭德怀、左权等人的安全如何,仍然情况不明。他放心不下,一夜都不曾合眼。彭德怀究竟在哪里?他不知道。

    此刻,他焦急地等候着太行前线的消息,为八路军将士的安全而担心。他从刘邓的报告中还得知,在八路军总部被袭击的同时,日军大川挺进队伪装八路军新编第6旅,也潜入了129师的驻地黎城县的会里村。刘伯承当时刚刚率部转移,前后只差几个小时,不然,129师也会遭受惨重的损失。现在刘邓是否甩掉了大川挺进队,他也不得而知。

    26日晚,**又是彻夜未眠。一天一夜过去了,他既没得到彭德怀的任何消息,也没有再接到刘邓的报告。现实逼着他不得不从最坏处去考虑,万一八路军总部被日军彻底摧毁该怎么办?那种后果将要比皖南事变更严重,因为**党的武装主要在华北。

    27日拂晓,**才接到了机要人员送上的电报。看完电报后,**的眼角潮湿了,他为失去左权而感到悲痛万分。庆幸的是,彭德怀已经突围,八路军总部没有被冈村一网打尽。

    由于电报还是由129师发来的,**随即电示:

    刘邓转彭:

    感日5时电悉。总部被袭,左权阵亡,殊深哀悼。瑞卿、立三已否脱险?甚念。目前总部电台已全部损坏,建议总部暂随129师行动。如何望复。

    **、朱德

    这天,朱德还挥泪写了《吊左权同志在太行山与日寇作战战死于清漳河畔》这首诗:

    名将以身殉国家,

    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左权牺牲的所在地山西辽县,后来被边区人民政府更名为左权县,以志纪念。

    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被袭,左权和很多重要负责干部的牺牲,是抗战以来八路军首脑机关遭受的最大一次损失。第129师在日军压迫下,也被迫将主力转到外线。一时间,华北日军的C号作战计划似乎得逞。

    由于晋东南地区已被日军所控制,**曾提出将八路军前总机关转移到晋西北,这样“不仅安全而且在等待时机中还可来往延安”。**还提出总部移晋西北后,将北方局取消,以北方局现有机构成立太行分局,以邓小平为书记。对此,彭德怀表示了不同意见。他总结了总部在晋东南受损失的教训,认为他对敌人在战术上高度灵活变化估计不足,5月以来集中注意于日军对冀中的空前规模的扫荡,对日军同时发动对太行区的突袭警惕不够;总部、北方局机构与年俱增,非武装人员过多;根据地边沿民众发动不充分等等,这是他本人的失误。但是,他认为总部转移晋西北只是为了避免损失,但如对外和根据华北抗战的实际,总部仍在晋东南为宜;而且,冈村已开动一切舆论工具宣扬日军这次“肃正作战”的成绩,如果我们走掉,正好为他提供了佐证,从振奋抗战斗志和领导敌后作战之方便的实际出发,总部应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在晋东南。

    7月中旬,彭德怀的电报发到延安之后,**同意了他的意见,同时决定彭德怀兼任**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

    经过1941年和1942年这两次大规模“肃正作战”和一系列一般性扫荡,冈村宁次在华北初步得手。八路军正规部队被迫撤至更深远的山区,有些主力部队化整为零,以敌后武工队的形式留下来坚持斗争。由于根据地面积锐减,无法供应庞大的部队和各类机关的给养,出于这个最基本的原因,**中央开始实行“精兵简政”。1942年在八路军的三大主力师中,贺龙的120师人数由35000缩减至27000人;**担任师长的第115师及山东分局、山东纵队司令部,仅三大机关就由1万人精简为3500人;刘邓的第129师师直、第385旅、新1旅和各军分区,由原来420个单位减至269个单位,人员也精简了1/3。晋察冀边区动作稍迟,转年8月5日**中央致电晋察冀分局指出:“你们现在只有80万人口的比较巩固的根据地,其他能收公粮的90万人口是处在游击区中,而你们连马匹折合计算尚有8万多人脱离生产,这是不能持久的。目前你们应即下决心减去3万,只留5万,其中文武比例,应是文一武四。”依照中央指示,该边区又进行了一次较为彻底的精兵简政。

    1943年秋季,冈村将方面军战斗指挥所迁到保定,“在我亲自统帅下,对盘踞在太行山脉的共军主力又进行了两个月的清剿作战”。这次名为“铁滚扫荡”的作战,是该年度华北日军一系列扫荡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冈村认为对华北平原和盆地的作战他已得逞,下一步就是打击躲至深远山区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如果成功,华北的治安也就被彻底“肃正”了。

    9月初,冈村宁次在保定精心组织策划,把第36、第69师团和伪军共4万余人分三线布置在东起白晋线、西至霍山的一二百里的正面上,并在西侧的同蒲线、白晋线构成严密的封锁线,妄图“迫使八路军背水作战,不降即亡”,将太岳根据地全部摧毁,建立所谓“山岳剿共实验区”。他还从各地抽调180余名军官前来观战。10月23日,“参观团”在临汾东北50里的韩略村附近遭到由太岳区开赴陕甘宁边区路过此地的八路军129师第386旅的伏击,180多名日军军官,除少数几人侥幸逃脱外,全被击毙,其中有少将旅团长1名,大佐级联队长6名,其余也都是中队长以上军官。“参观团”的覆灭对日军打击非同小可,如此严重的“事故”自侵华战争以来还是没有过的,大本营对冈村提出了严厉训斥,恼羞成怒的冈村认定必是出了内奸,亲自对第69师团司令部及周围日伪人员进行了一次大“甄别”,结果将该师团长井上贞卫中将撤职,第1军参谋长调离才算完事。由于这次事件的影响,驻晋的日第1军情绪低落,同时,太岳根据地的八路军部分主力已分头向陕甘宁分头转移,11月中旬,日军草率收兵返回原驻地。冈村的这次“铁滚扫荡”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结束了。

    实际上到1943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已整整6年了,战争到1941年底已扩大到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日本国民已开始尝到战争的真正滋味,因战争需要大批的兵员和高额的战费,使得日本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已没有了战争初期的那种狂热。国内这些情况,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国外战场,对日军参战官兵的心理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多年远征异国,亲眼目睹战争之各种惨状,使得一些士兵和下层军官对战争开始产生了悲观情绪。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日军内部纪律已逞松弛趋势,抗命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恶**故。如驻山东的华北方面军第12军,曾发生过数起士兵拒绝上前线,并殴打和枪击军官的事件,甚至导致了军司令官土桥一次中将及几名师、旅团长被解职。

    冈村对读职部属的处理从不手软,同时也有完络的一套,特别是他的前任多田骏过去曾两度担任华北日军首脑,下面的关系盘根错节,这方面他更需小心。华北日军的旅团长、联队长级军官常年在区县驻守,一般没有机会来平、津大城市游乐,冈村认为“华北地区与一般战场不同,任务单一专搞治安整顿,因而有改变一下气氛的必要”。他提议经常让这些中级军官来平、津聚会一下,“表面上布置共同研究课题,实际上向他们提供二三天换换心境的机会”。而换心境的方法,不外乎饮宴逛景、肆意淫乐。结果,“这样实施的效果甚好,与会者皆大欢喜”。他坦率地承认,“勿宁说这是从维护统率的见地出发的”。

    经过连续几年各种规模的“肃正作战”,冈村命令司令部幕僚编写了《剿共指南》一书,发给各个部队,对扫荡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诸如守备碉堡、警戒铁路、构筑工事、安排步哨、接近村落、进行搜索、乃至防备手榴弹等等,均作了具体规定。冈村称“这本书当时起了很大作用,甚至连与共军作战堪称我等先辈的国民党军,停战后也立即把这本书译成中文加以运用”。

    但是,尽管他挖空心思研究战术,企图彻底消灭华北的抗日武装,然而却无法克服兵力不足的根本弱点。从1942年下半年开始,日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由盛转衰、兵力吃紧,不得不从中国战场上调兵增援,至1943年底,冈村麾下已有五六个师团被调走,占华北日军师团总数的近一半。剩下的部队守卫主要城市和重要交通干线犹恐不足,更不用说主动发起大规模军事进攻了。而**武装渡过了1941年到1942年的最困难时期,趁日军兵力空虚之机,又迅速获得了恢复和发展。捉襟见肘的冈村宁次手里没有几张牌好打,只得仰天长叹;良将无兵,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是否为良将?另当别论。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来临,从大范围说,东京大本营注意的焦点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这关系到日本帝国的生死存亡,因为只有美国的海空力量才能直捣它的本士;从中国战场来说,对蒋劝降不成,军事打击的矛头又集中在国民党军身上,因为它认为这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出路。而这样一来,自冈村宁次在1943年秋季发起的所谓“铁滚扫荡”草草地倡旗息鼓后,华北日军再也抽不出多少机动兵力发动大规模的主动进攻行动了。中国**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则趁势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此时,坐在北平翠明庄里的冈村宁次已无计可施。

    除了主要对**武装进行“肃正作战”外,冈村赴任华北临行前,东条英机交办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劝降。这件事,在日军里是个机密,当时外界舆论也是众说纷纭。欲知内中情形梗概,且看下章细说。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