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斯大林》免费阅读!

第六章 保卫苏维埃(1/2)

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斯大林

    革命政权岌岌危,外国列强合力摧;工农红军齐奋战,武装干涉被粉碎。

    虽说十月革命胜利了,但形势仍十分险峻。俄国无产阶级不仅面临国内阶级敌人的负隅顽抗,而且还有帝国主义列强的严重干涉。不论新诞生的苏维埃政府怎样三番五次地提出建议,英、法总是断然拒绝举行任何和谈。列宁主张,为了拯救年轻的共和国,必须结束战争,复员沙皇旧军队,赶快同德国议和。

    在中央委员会里,列宁的尽快单独同德国议和的主张,遭到以布哈林为首的“左派**者”的强烈反对。他们不顾一切地反对和平,主张继续进行战争。反对派对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信心。对此,托洛茨基施展权术,装作站在“中间”立场上,实际上支持布哈林派。布尔什维主义的所有反对派,都是以托洛茨基的论点为出发点,即认为假如国际革命的正式援助不能及时到来,苏维埃共和国将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悲惨的结果。

    从列宁由前线收到的详细情报中可以看出,军队没有斗志,再不能打下去了;士兵一心想回家。工人和农民都厌恶长期的战争,国民经济已经完全崩溃。就在这些日子里,德军迅速向前推进的消息不断传来。德国人利用他们的突击部队,很快攻占了不少城市。

    1918 年2 月18 日,列宁在一次中央特别会议上说:“一秒钟也不能再等待了,已经折腾得够受了!”他指出,德国的条件,无论多么苛刻,必须立刻接受。没有别的选择,任何别的决定就等于宣布苏维埃政权的死刑。列宁说,假如那种玩弄革命词藻的政策继续下去,他将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

    他将向党呼吁,党是会拥护他的。他将为他的路线而斗争。他反复向中央委员会解释,对德宣战将会助长俄国资产阶级的煽动,将会葬送苏维埃政府,并使工农在这些日子里所争取到的一切化为乌有。“我们必须懂得怎样退却,我们必须善于等候时机,我们必须利用这一喘息时机来加强力量。”在中央委员会上,斯大林坚决拥护列宁的政策。他说:“我们必须立刻接受这些条件,签订和约。和平将给我们以喘息时机。我们要利用这个喘息时机说服人民,积蓄力量,要他们团结起来,进行斗争,并建立一支忠于苏维埃的人民的军队,否则我们将来还会像现在这样遭受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由于大多数投票赞成,中央委员会接受了德国的全部条件。但是,乌里茨基代表布哈林、皮达可夫等宣称,他们要辞去党和苏维埃中的职务,托洛茨基也在这时递了辞呈。但是,列宁像狂涛中的岩石那样屹立不动。他们的辞呈吓不住他。列宁在斯大林等人的支持下,还是坚持立即缔结和约的政策。

    为了拯救革命,在经过激烈争吵的会议之后,彼得格勒苏维埃和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终于接受了德国的和平条件。和约于1918 年3 月3 日签订。根据和约的条款,俄国失去了126.7 万平方英里的领土(包括俄国农田的27%),6200 万人口,26%的铁路和75%的钢铁工业。布尔什维克政权保住了,但是即便在沙皇的统治下,这个国家也从未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和耻辱。后来,当代表团准备把布列斯特和约的正本给列宁看时,他特别指出说:“如果我有任何办法避免这样一个和约,我是既不愿看它,也不愿遵守它的。”但是,不行啊,“我们没有军队,士兵都不愿打了,而围绕着我们的是全副武装的帝国主义强盗。沙皇旧军队是我们国家的病灶,它和旧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愈早解散愈好。客观形势逼迫我们不得不签订这样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在紧接着十月革命后的几个月里,苏维埃政权利用签订和约这样一个喘息的机会,开始在俄国中部及莫斯科、彼得格勒等主要城市,牢固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但是,沙皇将军和官吏、地主、富农和资本家们仍不承认工人阶级的胜利。他们在十月革命起初的一些战斗中受到挫败之后,开始在工业无产阶级力量小而富农势力大的顿河地区、库班地区和乌克兰地区聚集并巩固反革命武装力量,继续和新生的革命政权进行残酷的较量。因此,在俄国大地上,一场暴力、仇恨和杀戮的风暴席卷全国。这是历史上最残酷的内战之一,它在俄罗斯广阔的平原上展开,成千上万的人卷了进去,其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这场内战并非突然爆发的。正如一场地震之前有预震一样,内战远在南方先开始了。与此同时,在彼得格勒地区破坏事件一个接一个发生。1918 年3 月,党中央把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这项决定是作为权宜之计仓促做出的。列宁说:“如果德国人把彼得格勒连同我们一举拿下,革命就完蛋了。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在莫斯科,那么彼得格勒的失陷只是严重的局部挫折。”这次迁都在苏俄历史上以及在斯大林个人生活中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变化。

    莫斯科和彼得格勒这两个城市在俄罗斯民族历史上具有不同的特征。莫斯科是古都,俄国就是在它周围诞生的。在那里,由亚洲和东正教传统混合而成的古老的俄罗斯沙皇帝国,被奉若神明。几个世纪以来,俄国人一直把它视为圣地。克里姆林宫是一座神秘可怖的城堡,里面教堂的金黄色圆屋顶更增添了它原始的美,它仍然保留了作为沙皇宫殿的特色,受人尊敬,令人畏惧,具有绝对的权威。如今,它又成了新生的苏俄革命领导机关的所在地了。

    彼得格勒是彼得大帝在18 世纪初建造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城市。它是西方思想和技术输入的大门,体现了俄国同西方的密切关系。革命前这两个城市代表着俄罗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彼得格勒人认为,莫斯科是俄国生活中一切保守和落后东西的中心。另一方面,莫斯科人则把彼得格勒斥为危险的暴发户。莫斯科人以怀疑的眼光看待西方,并为自己作为古老的、自给自足的和优越的莫斯科生活方式的卫士而感到自豪。如今,作为革命诞生地彼得格勒的人民,更为他们把伟大的西方革命学说马克思主义引进俄国而感到骄傲。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多数领导人,在精神上属于彼得格勒。他们面向西方,期望着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但是,斯大林从他青少年所受的教育和社会影响来说,更多地带有亚洲特性的莫斯科传统。

    在苏俄领导机关迁到莫斯科后,列宁和他所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全部移住克里姆林宫。列宁的住所包括5 个小房间,他自己使用的房间面积只有16平方米。里面有一张小书桌,一张铁床,两把椅子,一扇窗子。在1918 年,那时走廊上装着一架电报机,从列宁的屋子通到他的办公室和人民委员会。

    日夜都有电报打进打出。办公室的隔壁是克里姆林宫的电话总机所在,这里有专线通到各人民委员部,通到斯大林的屋子里,通到彼得格勒和其他一些城市,通到各个战场,从这里把命令发出去。列宁和他所领导的党中央,在指挥着一场惊心动魄的保卫苏维埃的战争。

    战争的第一阶段在1918 年1 月就开始了。沙皇军官米哈伊·阿列克谢耶夫将军逃到了南方,加入了在顿河地区已建立哥萨克政权的阿列克谢·卡列金的队伍。在那儿,阿列克谢耶夫招兵买马,组织了一支“志愿军”,即由旧沙皇军官、士官生和其他反革命分子组成的白匪军。列宁和斯大林随后派主力部队进入顿河地区,打垮了卡列金反革命政权。阿列克谢耶夫的自卫“志愿军”也被迫退到库班地区。在严寒刺骨的冬天,许多人死在通过凄凉大草原的途中。得到库班军队增援以后,改由科尔尼洛夫指挥的白卫“志愿军”,向驻有3 万多红军的叶卡捷琳诺达尔发动进攻。经过4 天的残酷战斗后,科尔尼洛夫被红军的一发炮弹打死,进攻被粉碎了。5 月初,德**队占领了罗斯托夫,白匪军又回到顿河地区,这儿成了反革命分子的集结点。

    1918 年夏天,由于外国的干涉,战局进一步严峻了。帝国主义列强不甘心于俄国无产阶级战胜地主和资产阶级。他们看到这即将燃起的革命烈火,很容易燃烧到欧洲其他国家。此外,英国和法国还在俄国工业中投资了几十亿卢布,他们对此是不甘愿轻易舍弃的。苏维埃政府遵照列宁的命令,虽然多次向“协约国”建议缔结和约,但是帝国主义列强不承认苏维埃政府,他们竭力援助俄国的一切反动势力,并准备了进攻苏维埃共和国的计划。

    早在1917 年底,英国和法国就已缔结了共同进攻和瓜分俄国的协定。

    1918 年,在丘吉尔的煽动下,英、法、日、美帝国主义者,未经宣战而径直开始了武装干涉。这些打着“文明”旗号的外**队,像盗贼一般,潜入俄国边境,开进俄国领土。

    在俄国北部,英、法、美三**队登陆,占领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扶持那里的白军叛乱,推翻当地的苏维埃政权,成立白匪“俄国北方政府”。在海参崴,日、英、美干涉军登陆,占领沿海城市,驱散苏维埃,扶持复辟资产阶级制度的白军叛乱分子。在北高加索,阿列克谢耶夫和邓尼金等沙皇将军,在英、法援助下组织白卫“志愿军”,发动哥萨克上层分子叛乱,开始向苏维埃政权大举进攻。在顿河一带,克拉斯诺夫将军和马蒙托夫将军,在德帝国主义的援助下,发动顿河哥萨克的叛乱,占领顿河区,并开始向苏维埃政权大举进攻。

    在伏尔加河中游和西伯利亚一带,英法帝国主义阴谋策划了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叛乱。这个军团原是由战俘组成,经苏维埃政府允许取道西伯利亚和远东而开回本国的,但他们在中途却被社会革命党人和英法两国利用来举行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叛乱。当这个军团举行叛乱时,伏尔加河流域和西伯利亚一带的富农和剥削阶级立即响应,他们在伏尔加河岸成立了萨马拉白卫和社会革命党人的政府,在鄂木斯克成立了西伯利亚白卫政府。

    德国虽然没有参加英、法、日、美联盟所进行的武装干涉,但它确实用了各种办法来孤立、削弱并消灭这个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它从苏俄夺去了乌克兰,用残暴手段劫掠和压迫乌克兰人民,禁止乌克兰人民同苏维埃俄国保持任何联系。他们从苏俄方面夺去了南高加索,还应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民族主义者之请,调派德、土军队进驻该地,在第比利斯和巴库肆意横行。他们多方设法用军火和粮食援助当时在顿河区举行叛乱的克拉斯诺夫将军,反对苏维埃政权。

    这样,苏维埃俄国就与各个盛产粮食、原料和燃料的富饶区域隔绝了。

    当时新生的共和国困难重重,粮食供应不足,工人忍饥挨饿。各城市的工人,每天只能领到1/8 磅的面包,甚至还有完全领不到食物的日子。工厂因为缺乏原料和燃料,不得不停止生产,或半停止生产。为了应付国内外敌人的严重挑战,克服难关,党宣布全国为军营,并把全国经济和文化政治生活转入战时轨道。苏维埃政府宣布“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并号召人民努力生产,支援抗战。列宁提出“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于是几十万工人和农民自愿加入红军,开往前线作战。各级党团组织约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党团员奔赴前线了。党发动全国人民进行卫国战争,反对帝国主义干涉和武装侵犯,反对被推翻了的剥削阶级的叛乱。由于实行义务兵役制的结果,红军很快由几十万人发展为百万大军工。在这场保卫苏维埃的严酷斗争中,斯大林作为列宁的主要助手之一,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苏联党和人民的伟大领袖列宁,唤起千百万工人和劳动农民群众来保卫自己的祖国,他为着党和苏维埃国家的建设,为着建立和巩固红军等重要任务而呕心沥血。作为列宁的主要助手之一,斯大林担负着十分繁重的工作。

    这时他是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他是列宁在组织和领导苏维埃国家国防事务上的主要支柱之一。

    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共和国遭到了极大的困难。工厂停工,水路和铁路交通均告断绝。年轻的苏维埃国家面临着最可怕的敌人——饥饿。帝国主义者和白卫军用战争的铁钳将共和国包围起来,打算用饥饿的魔掌来摧垮苏维埃政权。只有从伏尔加河下游和北高加索才能取得粮食来挽救革命的危机,而察里津是沿着伏尔加河到那里去的必经之路。党中央根据列宁的提议,派斯大林前往察里津工作,任命他为南俄粮务总监,并让他担任代表党中央负责南方战场的总指挥。

    1918 年5 月底,斯大林在他新婚的妻子、年轻的妇女社会活动家纳佳·阿利卢耶娃的陪同下,由两辆装甲车和400 名赤卫队护送,穿过敌人层层封锁线,于6 月6 日抵达察里津。第二天他向列宁报告说,他发现了“一片混乱,投机盛行”,并当即采取了措施。他把那些腐化堕落和办事不力的官员撤了职,解散了一些敌对的“革命委员会”,任命了一些政治委员去整顿劳工和运输组织,并在短期内征集了一大批粮食,以确保对莫斯科的粮食供应。1918年6 月11 日,列宁以党和政府的名义在人民委员会《告全体劳动人民书》中写道:外国及俄国的帝国主义者,想用饥饿来绞杀革命是不会成功的。“东南方正在帮助闹饥荒的北方。在察里津领导顿河和库班粮食工作的人民委员斯大林,打电报给我们,说那边有大量贮藏的粮食,他希望于最近数周内将这些粮食运到北方来。”斯大林在最紧要的粮食战线上获得了相当的成就。他树立了巩固的革命秩序,无情地摧毁了富农的怠工和投机,调整了与农民的商品交换,保证了铁路和水路的运输。由于斯大林的工作成就,5 个月中约500 万普特粮食及其他食物运给了共和国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红军。这便粉碎了敌人用饥饿来绞杀苏维埃国家的阴谋。

    斯大林在南方一开始工作的时候,就看出察里津的重要性。它位于伏尔加河弯曲部分的西岸,城市沿河约18 英里长,是南俄的工业重镇,守卫着伏尔加河的门户。它是反革命实行主要打击的目标。苏维埃政权的敌人所抱的目的就是占领这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中心,以便使苏维埃共和国与粮食产地和巴库石油区隔绝开来,在这里把顿河一带的反革命势力与高尔察克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反革命军队汇合起来,一同进攻莫斯科。因此,无论花多少代价都要保卫住察里津,粉碎苏维埃政权的敌人的阴谋。这个任务,在指挥国家整个东南方防务的斯大林领导下,胜利地完成了。斯大林以迅速果断的步骤整顿软弱无力的军事指挥机关,从军事机构中将托洛茨基的代理人、怠工者和叛卖者清除出去,展开建设察里津战线正规军的工作。在紧张的战斗环境中,将以前零散的游击队伍和赤卫军编成正规的师、旅、团。斯大林迅速从顿巴斯调来了伏罗希洛夫的部队,以他们为核心,重新编成第十集团军,由英勇善战的工人出身的伏罗希洛夫担任察里津集团军司令。又将萨里斯克草原的骑兵游击队改编成正规的骑兵部队,由精神抖擞的原骑兵中士布琼尼负责这支部队。这些队伍的组建,对保卫察里津、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联合进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18 年7 月7 日,列宁在一封给斯大林的电报中,向他通报了社会革命党人在莫斯科搞暴动一事,并告诫说,“必须无情地镇压这些已经成为反革命手中工具的可鄙的歇斯底里的冒险分子。因此,请无情地镇压反革命的‘社会革命党人’,并经常地保持我们之间的联系。”就在那年夏天,社会革命党人趁火打劫,他们在“革命”的口号下,多方制造事端,妄图颠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7 月6 日,两名社会革命党人进入德国大使馆,他们开枪打死了德国大使米尔巴赫伯爵。他们搞暗杀的目的是想刺激德国废除和约并进攻俄国。同一天,社会革命党人还企图以一支数千人的队伍接管莫斯科市。这支队伍晚上到达大剧院,在那里,他们发现有强大的布尔什维克部队严阵以待,于是一枪未发便偷偷地撤到他们的大本营,后来被缴械投降了。从此,社会革命党被宣布为非法团体。但是,这伙狂热的亡命之徒转而求助于恐怖主义,作为他们对付革命的主要政治武器。

    1918 年8 月30 日,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的领导人乌里茨基被他们暗杀。与此同时,列宁也受到年轻的犹太人范尼娅·卡普兰的枪击而负伤。他被送回克里姆林宫,经过令人忧虑的两天两夜之后,伤势开始好转。到9 月19 日才恢复工作。

    在这段列宁所说的革命最危急的日子里,当内战和面包战达到炽热化的程度时,反革命恐怖活动十分猖獗,地富分子和沙皇余孽到处枪杀布尔什维克党人和革命群众,制造了无数的流血惨案,致使广大工农群众的愤怒被激发起来,如同火山爆发时喷射出来的沸腾熔岩一样,复仇的声浪遍及全国。

    内务人民委员彼得罗夫斯基向所有各地的苏维埃发布一项通告,“地方苏维埃政府应立即逮捕所有社会革命党人;肃反委员会和军事部门应作出特殊努力,寻捕所有那些隐姓埋名的反革命分子,并指示对于那些同白军勾结的罪大恶极的奸特和反对工人阶级和苏维埃政府的卑鄙的阴谋家,可不经任何法定手续予以处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罪恶昭著的并同外国势力勾结的尼古拉二世被革命政府处以极刑。

    斯大林在察里津工作时,经常同党中央和列宁保持着联系。他向列宁报告购粮、运粮的情况,前线战局及建军和巩固后方的措施。斯大林的结论和措施总是得到列宁的嘉许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