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评传》免费阅读!

三、比较合理的诞生之日(1/2)

作者:孙思邈评传

    统观上述,对孙氏诞生于梁·天监十年(511 年)左右与隋·仁寿元年(601 年)之说,以享年方面前者太长、后者太短而赞同者乏人。可以使人接受者,厥唯梁·大同七年(541 年)与隋·开皇元年(581 年)。但内以隋·开皇元年的赞同者占有绝大多数,现在所有的辞书、教材、医史等都是采用隋·开皇元年。

    但笔者始终感到诞生于梁·大同七年要比隋·开皇元年的说法,更具有充份理由。

    且看解放之后各种纪念孙思逸活动,都是用"纪念孙思逸逝世××××周年"的名称。唯1960 年12 月7 日在北京市召开的由北京市中医学会、医② 叶梦得(1077-1148 年),字少蕴,宋·吴县人,绍兴进士。著有《避 暑录话》2 卷。③ 卢照邻,唐·范阳人,字升之。与王勃、杨炯、骆宾王称为初唐四杰。以病 手足孪废而自沉于颍水。史学会主持的"纪念孙思邈诞生一千三百八十年系统报告会"用诞生的。但同时在会上提出"不涉及于孙思逸生卒岁月的争论①",作为肯定后有人反对而注射预防针,也即证明主张101 岁的主持人自己也没有过硬的信心。

    拥护开皇元年诞生者,纵然人数占绝对优势,但最大的破绽是"隋文帝征为国子博士"、"周宣帝时隐居太白山"和"独孤信见而叹曰"三大事的年代,都在孙氏出生之前,又作何解释。

    这一点张路玉②在《干金方衍义》中提出过"如果生于隋,周宣帝时便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那"。

    孙氏亲笔写的"治蚊龙病,开皇六年三月八日,有人食芹得之,其人病发似癫痫,面色青黄。因食寒食锡过多,便吐出蚊龙,有头及尾。从兹有人患此疾,令服寒食餳三斗,大验"(见《千金要方·肝脏·坚症积聚》)。假定为隋·开皇元年诞生,孙氏此时仅五岁,怎能临床治病?

    这样天大的漏洞,尽管用再多的细纱细丝去织补,也无济干事。

    现在将笔者认为诞生于梁·大同七年(541 年)的史据旁证,作一番客观的分析:考隋·文帝杨坚出生于梁·大同七年(541 年)六月癸丑夜间,恰为辛酉,与《旧唐书》引证卢照邻《病梨树赋·序》的"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完全符合。

    陈·永定元年(557 年)之前,为孙氏15、16 岁,正是这个时期。此时也正值独孤信位极人间、权倾朝野的黄金时代。以一个大人物而遇到聪明的孩子,当然脱口而出地"叹曰,此圣童也"。时间如果提早些,则孙氏仅仅为黄发垂髻,天资也不可能显示出来,如果退后一些,则独孤信也从地球上消失。

    接下去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独孤信又谓"但恨其器大难为用也"一语。考自《老子·四十一》①的"大方无偶,大器晚成"之后,《吕氏春秋·乐成》②也有"大智不形,大器晚成",直到三百年后的王充《论衡·状留》③还在说"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也"。同时古人文章更有一个惯例,对某人说的每一句预言,都要在以后配上后果来证实其灵验。《旧唐书》此言,也正是为孙氏86 岁奉诏入京、百岁以后写成两部《千金方》的鸿运与才能脱颖而出作的伏笔。

    《新唐书》:"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密语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考隋文帝辅政,是指杨坚仕于北周,位至相国,袭封隋国公的一个短暂时期。在静帝·字文阐·大定元年(581 年),杨坚废静帝而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改年号为开皇元年(581 年)的前数年。此时孙氏在三十七、八岁左右,正是出仕的适当年龄。"不拜",是描写孙氏的傲慢骨气,不屑为官,正淋漓尽致地烘托出孙氏的个性高尚。《旧唐书》写作"称疾不起"的"起"乃"赴"字之讹。盖病而致死,才称不起,君不① 见胡昭衡"纪念孙思邀、开拓新局面"《中华医史杂志》第13 卷,第1 期, 1983 年。② 张路玉(1617-1698 年),名璐,号顽石老人,清·吴江人。著有《千金方① 老子:即老聃,春秋战国时·苦县·万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所著之书也称《老子》,又称《道德经》,上下两篇,为道教经典著作之一。

    ②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26 卷,战国时吕不韦使门客各著所闻,集论而成。③ 《论衡)30 卷,汉·王充(约27-97 年)撰。

    见《战国策·秦策一》①有"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乎。当时孙氏正隐居太白山②,故称"不赴"。此时年未四十,无法言老,所以只能称疾。"密语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也和"但为其器大而难为用也"一样,是为50 年之后孙氏86 岁时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元年(627 年)入京作伏笔。

    《旧唐书》:"周宣帝时,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新唐书》:"及长,居太白山。"其实当时有陈、北周、北齐三国并存,而且书史习惯应以陈为正统,为何独言周宣帝?因为孙氏为北周子民,属北周人,家乡在华原,隐居之处在太白山,都在北周京畿长安附近,所以唯有北周对孙氏有直接的影响。考周宣帝字文资在位仅从戊戌6 月到已亥2 月的半年中,恰为孙氏三十七、八岁。在此前后数年中,周家王室本身的确纷坛多事;例如癸已年(573 年),扩充军备,征及夏人;甲午年(574 年)五月,清洗道教佛教,在宗教界中造成一片紊乱,和尚道士纷纷勒令还俗遣散;七月份大铸五行大布钱,以一当十来冲击市场;文宣太后卒;乙未年(575 年)2 月1 日出现了当时认为国家灾难的日蚀;七月又禁止五行大布钱的通用而又在市场上引起了(第二度)紊乱;八月份出兵侵略北齐,失败而归;九月再度侵犯北齐,攻克30 余城;丙申年(576 年)3 月,周宣帝出征吐谷浑①:10月又侵略北齐的平阳②:12 月再攻打晋阳③丁酉年(577 年)元月,北周灭北齐,得50 个州、162 个郡、380 个县,并没收了北齐境内所有寺庙观院以赏给王公们为宅第,僧道300 万人勒令解散还俗;戊戌年(578 年)2 月,攻伐彭城④;4 月份突厥⑤入侵,字文岂负伤,6 月份字文巨死;11 月突厥再度入侵,大事杀掠;已亥年(579 年)2 月,以洛阳为东京,强逼4 万多民工来建造宫殿;6 月份,征役山东人民来修筑长城;12 月,侵略江北⑥、淮南⑦;庚子年(580 年)2 月,周宣帝字文赟传位于其子静帝·字文阐,五月字文赟卒,于是杨坚拔扈专政;10 月1日又一次认为国难家灾的日蚀。

    至于宫闱琐事,尚未列入其内。从陈·大建五年至大建十二年间(573-580 年)八年中,的确是"王室多难"。当时孙氏在32 岁到39 岁之间。

    如其为隋·开皇元年诞生,则根本不可能遇到。

    根据思邈自称93 岁那年与卢照邻会晤于部阳公主废宅的癸酉之岁,似乎铁笔铸案无疑了。但是如其出生于梁·大同七年的话,那未93 岁与卢照邻会晤,当在贞观七年(633 年),但岁次不是癸酉而是癸已。既然可以怀疑《旧唐书》的辛酉为辛丑之误,那未更有理由来认为癸酉为癸已之误。而且这两① 《战国策》又称《国策》,共33 篇,述当时十二国大事。汉·刘向编撰。② 大白山,即陕西省终南山,为秦岭主峰。

    ① 吐谷浑,为鲜卑族所建立的王朝。今在青海省北部与新缰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地区。② 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

    ③ 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④ 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以西与铜山县以东一带地区。

    ⑤ 实厥,为阿尔泰山一带的游牧民族,后为蒙古所灭。

    ⑥ 江北,长江以北的总称。

    ⑦ 淮南,今湖北大江的北汉水以东,及江苏、安徽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一带。个"误",是无法避免去其其中之一的,如其是"辛酉为辛丑"之误,则前前后后的事情都无法吻合。只有"癸酉为癸已之误",才能完全符合。

    但问题又来了,这位"约"生于635 年的卢照邻,尚未出世,作何讲?

    其实卢氏的生卒时日至今还没有考证出来,这635 年出生,事难可靠。考卢照邻和王勃(648-675 年)、杨炯(650-?年)、骆宾王(640-?年)四人称为初唐四杰,因之有人认为贞观七年(633 年)王、杨、骆三人都没有出生,卢氏当然也未必入世。其实这个简单的想法也未必符合实际情况,例如汉未竹林七贤的阮籍(210-263 年)、稽康(224-262 年)、山涛(205-283 年)、向秀(227-272 年)、王戎(234-305 年)、阮咸(?)和刘伶(?)七人,他们年龄山涛与王戎之间就相距29 年,山涛与阮籍也有24岁。再看明代吴门四家的沈周(1427-1509 年)、文征明(1470-1559 年)、唐寅(1470-1552 年)和仇英(?-1552 年)四人,沈周和文、唐两人年龄高出43 岁之多。而且七贤、四家还是聚集在一起,而初唐四杰则分处幽州范阳①(卢)、绛州龙门②(王)、婺州义乌③(骆)和华阴①(杨)四地,他们之间是否相聚过一堂尚且难说。所以卢照邻的出生日,可以尽量上移30 年。如此则在鄱阳公主废宅晤孙氏时,为年30 多岁。与三杰中年龄相差最大的杨炯也仅45 岁,与沈周和文、唐之差相等。

    也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