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静思》免费阅读!

新科举坑道(2/2)

作者:红尘静思

军大将,万里这外,灭国开疆,百战荣归,所受的欢迎,也不过如此。”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不崇拜英雄,只崇拜圣人。英雄们活着的时候不可能有电影上那种外国英雄凯歌归来,万人夹道欢呼,落花如雨的大场面。盖功高一定震主,震主就要砍头。只有对科举制度下从坑道爬出来,手无寸铁而脑筋僵化的人物,才肯放心把荣耀颁给他们也。

    知识分子了解,如欲荣耀与实利一举两得,非爬科举坑道莫属。范仲淹先生有《严子陵墓》诗曰:“君为功名隐,我为功名来,羞见先生面,乘夜过钓台。”没有人责备范仲淹,他除了爬科举坑道外,没有别的方法。清王朝统治中国后,立即了解科举坑道的功能——能把知识分子搞成浆糊罐,所以入关不久就恢复了科举,教知识分子往里猛爬。那些满洲人知道,对汉民族知识分子最毒辣的手段,莫过于把他们驱入科举坑道。这个效果可大啦,一则幽默故事说,有一个知识分子气急败坏,手执笔砚(现在则是手拿钢笔原子笔矣),往北京狂奔,别人问他干啥,他曰:“我去参加‘不求闻达科’考试呀。”

    科举坑道是攫取荣耀、接触权力和谋取财富的最佳途径,要想过关斩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只好拼命读书。呜呼,读书一旦拼命,就属于恶补矣。历史上这种拼命读书的镜头,如囊萤,如凿壁,如映雪,如借月,都成了佳话(古之恶补,成了佳话,今之恶补,却要犯法,异哉)。他们拼命恶补的书当然是儒家学派的“五经”“四书”,除了五经四书外,其他任何书都不读,盖科举坑道只靠五经四书开路,读别的书徒浪费宝贵的光阴。知识分子除了五经四书知识外,其他任何知识都没有,因为其他任何知识都不能帮助他爬出名堂,也就瞧不起其它任何知识。到了后来,连五经四书也不读啦,只读那些已考取了进士的人在考场所作,并赖以考取的八股文——术语称之为“墨卷”。于是,除墨卷外的其他任何知识,也就是除了作八股文知识外的其他任何知识,全都是鸭子屎,不屑一顾。

    我们庆幸旧科举坑道已被时代淹没,但又不得不悲哀它现在又借尸还魂,出现了新的科举坑道。这只要列一个古今对照表就可一目了然。古曰“秀才”,今曰“学士”;古曰“举人”,今曰“硕士”;古曰“进士”罗尼柯(AndronicusRhodius,约前1世纪)整理出版。因他,今曰“博士”;古曰“功名”,今曰“学位”;古曰“墨卷”,今曰“考试大全”。古坑道由秀才,而举人,而进士;今坑道由学士,而硕士,而博士。知识分子一个个咬定牙关,双眼冒火,你挤我,我挤你,跌跌撞撞,在坑道中气喘如牛,一旦失手或失脚,跌了下来,就有粉身碎骨,哎哟一辈子之虞。当其勇猛向前也,“凄凉灯火映灰脸,汗珠烛泪滴衣襟”,古今辉映,无一不惊天地而泣鬼神。但因有绝大的利益在焉,所以结局仍然是父以教子,师以教弟,互磋互励,互劝互勉。报上常刊出一些有头脸人物的谈话,要年轻人不要往坑道里爬,不要以学位为重,不要以文凭为重。我想说这些话的朋友,真应该得诺贝尔瞒天大谎奖。事实上,他们本身差不多都已弄到学位(不管用的是啥妙法)。而且谈话完结,回到家里,一瞧他的子女被他的真知灼见所感动,真的视学位如浮云,恐怕他阁下能气得马上就四脚朝天。君不见纪政女士和杨传广先生乎,以他们的能力和成就,跟对国家的贡献,当教授加三级都绰绰有余,然而,却因为他们不是打狗脱马死脱之故,只以当助教。最有趣的是,教育官还振振有词。你瞧,这个新科举坑道,不爬行不行乎哉。柏杨先生年老色衰,无处投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一个学术单位,谋了一个研究员位置,一位教育官立刻义愤填膺,告诉我的顶头老板曰:“研究员者,在洋大人之国,乃教授之尊,怎么能随便找个乱七八糟的老头来充数?你们以后要敦请几位打狗脱或马死脱,装装门面。”我老人家怕炒鱿鱼,当时一急,就撒了一裤子尿,以资纪念。咦,古之人也,不是进士,不能当宰相。今之人也,不是“二脱”,就只好尿裤子矣。

    ----------------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