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免费阅读!

卷七 放下烦恼的包袱(6)(1/2)

作者:马明博

    卷七 放下烦恼的包袱(6)

    六波罗蜜是个整体,缺一不可。布施也绝非单纯的给予,有时一毛不拔反而是更有价值的布施与慈悲。譬如对孩子的物质**,无限制的满足不如恰当控制。

    佛经里说,我们常常因为贪恋而放不下一切,这就是烦恼的根源。因此,日常生活中,有了困难、烦恼,不妨问问自己,反观自照:“我究竟执著了什么?我究竟在贪恋什么?”

    佛经中说,常行布施,能够帮助我们走出执著,放下贪恋,从而截断任何烦恼的缠缚。因此,布施者应抱着喜悦、感激之情布施。这样的布施可以帮助我们消除内心的贪欲。

    人喜欢把自己拥有的,紧紧攥在手掌心里,紧紧的,不松开。可是,你怎么可以攥住包容着你的世界呢?你拥有的,不过是手掌心里那一点儿。如果松开手,你手掌里是空的,但整个世界都在等候你去拥有。

    财富的获得也是一样。

    六、佛有灵,还是无灵?

    一天,一位学禅的人来到净慧老和尚跟前。

    他说:“师父,今天早上来柏林禅寺前,我在家上了三支香。到汽车站,没赶上第一辆车。也好,随缘吧,我就等第二辆车。行至半路,发现早开出来的那辆车出了车祸。”

    来者兴高采烈地加以概括:“真是有佛菩萨保佑。烧了三支香,就这么灵,出车祸的那辆车,没让我赶上。”

    净慧老和尚说:“不要有这样的想法。”

    来者一愣。

    老和尚顿了一顿,说:“真正的禅者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要有替他人承担痛苦的慈悲和勇气,不要幸灾乐祸。”

    如今寺院香火旺盛,礼佛的人越来越多。多数礼佛的人,求佛保佑,消灾降福,却不知道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普度的伟大人格,不知道辩证的、无神的、博大的、无私的、顽强自信的、圆满的人格力量才能给人以光明正道。

    在寺院内外,经常看到在脖子上挂着佛菩萨、手腕上挂着念珠的人。也许他们认为身上佩带佛像,手腕上挂有念珠,就能够得到佛陀的保佑,诸事顺意,远离烦恼。如果事物没有向他期望的方向发展,这人也许就要抱怨佛无灵了。

    要转烦恼为智慧,不能把愿望寄托到挂在脖子上的佛像上。因为如果我们的心中有所执著的话,即便在家里、办公室里摆满佛像,烦恼也不会减少。

    抗战期间,丰子恺先生的旧居缘缘堂被日寇的燃烧弹焚毁了。有人作诗凭吊,其中写道:“见语缘缘堂亦毁,众生浩劫佛无灵。”缘缘堂烧了是“佛无灵”之故。这句话让丰子恺先生听了有些反感。他不是指摘作诗的人思想不对,实在是慨叹一般人对于“佛”的误解。

    丰子恺先生在《佛无灵》中写道:

    信佛为求人生幸福、我绝不反对。但是,只求自己一人一家的幸福而不顾他人,我瞧他不起。得了些小便宜就津津乐道,引为佛佑(抗战期中,靠念佛而得平安逃难者,时有所闻);受了些小损失就怨天尤人,叹“佛无灵”,真是“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他们平日都吃素、放生、念佛、诵经。但他们吃一天素,希望得到比吃十天鱼肉更大的报酬。他们放一条蛇,希望活一百岁。他们念佛诵经,希望个个字变成金钱。这些人从佛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