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免费阅读!

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第十一章(3)(2/2)

作者:石娟

用戴红花、贴红旗的方式等。甚至于有时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就有可能让孩子铭记一辈子。

    总之,用爱的奖励、精神奖励比纯粹的物质奖励要强很多。父母要善于使用爱的奖励,多用爱的奖励。因势利导,多用精神奖励来奖励孩子,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取向、努力目标等等。

    4 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

    湘湘的妈妈在对女儿的教育中,曾多次用到了惩罚手段。比如在上小学的时候,女儿对于留给的作业和任务总是往后拖,特别是周末的作业,总要拖到周日去做,道理讲了一遍又一遍,也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都不理想,最后,妈妈就决定采用惩罚的办法,告诉她,如果有出去玩等机会,只有在作业完成的情况下才能去,否则一定不能去。

    因为在小学的时候,湘湘除了上一个外教班之外,其余时间都很自由,经常临时决定做什么。一个星期天上午,她表弟打电话约她去公园游乐场玩,但是作业没有完成,妈妈坚决没让她去,类似的情况连续坚持了几次。而在她抓紧完成作业的情况下,有时妈妈还主动提出带她出去玩。通过这一反一正的事例教育,终于使她认识到作业没有完成的情况下,这种好事是得不到的。从此,湘湘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有时谁再打电话叫她,自己就说作业还没有写完,不能去了。现在,湘湘已经养成了习惯,做作业再也不用爸爸妈妈督促了。

    再比如,爱睡懒觉是所有孩子的通病,湘湘也是一样,“起床啦!”翻过身,“该起床了!”“再躺一小会儿。”每天早上总得叫个三遍五遍的,后来妈妈告诉她,“从明天开始,只叫你两次,起不起来由你,你迟到了可得你自己负责。”第二天叫了两遍之后,没有起床,等到了快迟到的时间爸爸妈妈才又把她叫醒。两次挨了老师批评,她再也不赖床了。

    惩罚是一种负强化法,它在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方面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使孩子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是绝对不能做的,以便他们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有的父母认为惩罚是摧残孩子,对孩子只能奖励,不能惩罚;有的父母则认为惩罚能很快取得效果,是一种教育手段;有的父母认为,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哪里还舍得惩罚。

    没有惩罚的教育,听起来很是诱人的。有的家长一切顺着孩子,结果孩子成了家中的“小霸王”。孩子有了缺点和错误后,对家长的批评、教育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毫无畏惧感。其实教育犹如医道,在某些情况下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不开刀不能割去肿瘤,否则生命就有危险。因此家长为改掉孩子的恶习,有时常采取强硬措施,也是必要的。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