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食尚》免费阅读!

天津菜(1/2)

作者:王子辉

    天津菜

    名扬天下的“狗不理”包子

    包子为我国传统面点,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全国各地大江南北无处不见它的踪影。据推断,最早的包子应该是由馒头演变而来的。“馒头”一词出现在三国时代,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食书没有提及,至宋代才再次出现。据《武林旧事》载,那时的馒头都是带馅蒸的,临安市上卖的有羊肉馒头、鱼肉馒头、糖肉馒头、茄子馒头等;与此同时“包子”一词也出现了,《梦粱录》记载了食店出售的各种包子,有水晶包、笋肉包、虾鱼包、鹅鸭包、蟹黄包等。那时的包子制法与馒头并无不同,惟一的区别可能就是包子的皮薄,馒头皮厚。

    流传至今,包子家族日益壮大,成为各地风味面点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成都有龙眼包子,云南有破酥包子,武汉有四季美汤包,广州有叉烧包,常州有加蟹小笼包,等等不一而足,我没有逐个品尝过,实在不敢说“狗不理”一定最好吃;但若说“狗不理”名气最大,应该不会错。

    如果你把天津人的幽默感考虑在内,你就不难明白“狗不理”三个字自身的魅力。不都说“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吗?这包子偏偏狗都不屑一顾,原因何在?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曾经被这个问题搞得晕头转向,发誓长大了一定要去吃吃,看它里面到底装的什么馅。

    其实“狗不理”的名字并无故弄玄虚之意。据说“狗不理”包子开业于清同治年间,店名本叫德聚号,店主叫高友贵,乳名“狗仔”。他小时候脾气很倔强,倔起来谁也不理睬,后来出去学厨艺,回来在南运河软口开了个包子摊,因其善于琢磨研究,创出和水馅、半发面等方法,得到众人的喜爱。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食客越来越多,常常搞得高贵友手忙脚乱,招架不过来。后来他灵机一动,想出对付的法子。他在桌子上准备好几筐筷子,要求顾客把买包子的钱放在碗中,根据钱的数量给包子,顾客买包子、吃包子直到放下筷子离店,高贵友始终一言不发。邻居们因此取笑他:“狗仔卖包子,一概不理睬。”“狗不理”的名号不胫而走。“狗不理”包子的面皮制法比较讲究,程序是将面粉与酵面一同放入盆内,加清水和成面团,盖上湿布使其发酵。当有肥花在盆里拱起时,对入碱面,揉匀揉透。最后制成直径约8厘米的圆薄皮,在包馅收口后,要求褶花的褶驶少于15个。“狗不理”包子的特点是成品色白小巧,形状如待放的菊花,面皮有咬劲,馅心松软油润,肥而不腻。

    据说慈禧太后曾因慕其名而品尝,吃后大加赞扬。“一入龙门,身价十倍”,“狗不理”包子自此名扬大江南北。

    “天津三绝”之

    桂发祥什锦麻花

    天津的地方小吃和名点品种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