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食尚》免费阅读!

北京菜(7)(1/2)

作者:王子辉

    北京菜(7)

    名震京都的

    白煮肉

    白煮,又称水煮、清煮,是把主料或半制成品直接放入清水中煮熟。我们平常下面条、饺子、馄饨和元宵等都使用这种方法,另外很多菜肴也用此法烹制,如白煮肉片、白云猪手、清煮咸大马哈鱼等。

    白煮肉是北京传统风味名菜,又称白切肉、白片肉、白肉,是用去骨猪五花肉白煮而成。其特点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蘸上调料,就着荷叶饼或芝麻烧饼吃,风味独特。白煮肉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源于明代。明代时的皇宫内眷,逢每年农历四月间,就会烹制白煮肉吃。将煮熟的肉切成片,佐以蒜泥、酱油、韭菜花等调料,食之味道格外醇香。古籍《明宫史》记载:“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纱衣……吃笋鸡,吃白煮猪肉,以为‘冬不白煮,夏不熬’也。”

    一说起源于清代,原是满洲贵族的宴会菜肴,满族入关后由宫廷流传到民间。据《梵天庐丛录》记载:“清代新年朝贺,每赐群臣吃肉,其间不杂他味,煮极烂,切为大脔,臣下拜受,礼至重也,乃满洲皆尚此俗。”《清稗类钞》也记载:“满洲贵家有大祭祀或喜庆,则设食肉之会。无论旗汉,无论识与不识,皆可往。食愈多,则主人愈乐。肉皆白煮,无酱油,甚嫩美。”

    到清乾隆六年(1741年),在今北京西四缸瓦市路东出现了一家和顺居。和顺居初开张时,专门制作了一口直径约133厘米的大砂锅煮猪肉,每天只进一头猪,由于味道醇香,生意异常兴隆,常常午前就卖光了,午后便摘掉幌子歇业。久之人们就将顺和居称为砂锅居了,并且流传出一条歇后语:砂锅居的幌子——过午不候。可见其烹制的白煮肉深得人们的喜爱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