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男人的天堂》免费阅读!

自由飞翔的雄鹰——陈纳德(1)(1/2)

作者:且东

    自由飞翔的雄鹰——陈纳德(1)

    陈纳德原名克莱尔·李·谢诺尔特,1893年9月3日出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小农场主家庭。他在森林和沼泽遍布的环境中长大,自幼养成了酷爱自由、勇敢无畏、蔑视困难、以冲闯冒险为乐趣的性格。据熟悉陈纳德的人描述:“他的脸部线条宛如刀削,皮肤粗糙就像揉过的旧皮革或者橡树皮,眼光粗野大胆,眼角满是鱼尾纹,外貌粗犷甚至丑陋,但是对女人极有诱惑力,仿佛几个世纪前的海盗或者伟大的冒险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陈纳德进入印第安纳州本杰明·哈里逊堡的军官学校接受训练。3个月后,已经是预备役中尉的他被转入陆军通信兵航空处。1918年秋,陈纳德被派到长岛米契尔机场担任第46战斗机队的副官,他利用工作之余学习飞行,克服了许多困难和阻力,终于掌握了飞行技术,并且在1920年得到飞行员职位,从而转入正式飞行,与蓝天结下了不解之缘。1923年,陈纳德调到夏威夷珍珠港担任第19驱逐机中队中队长。1930年,陈纳德被保送到弗吉尼亚州兰黎空军战术学校学习。毕业后在亚拉巴马州马克斯韦尔基地的航空兵战术学校任战斗机的战术教官。

    20世纪30年代,世界空军界流行的是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的“轰炸至上”空战理论,战斗机受到漠视。陈纳德对这一理论持怀疑态度。他坚信,现代空战是不能没有战斗机的,在将来的战争中,战斗机将像轰炸机一样扮演着重要角色。1935年,他编著出版了《防御性追击的作用》一书,阐述了自己的对空战的观点。这本书出版后,他的战术理论在美国陆军航空兵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却未引起军界上层的注意。

    陈纳德技术精湛,但前途坎坷。他的战友大多都荣膺校官,可已46岁的他肩上还扛着尉官的军衔。由于当时他的身体也不好,于是他的上司就顺水推舟,在1937年4月以上尉军衔让他退役。正在这时,他的好友霍勃鲁克从中国来信询问他是否愿意来华任职空军教官。他答应了。4月初,他从旧金山启程来中国。

    1937年5月29日,陈纳德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6月3日,蒋介石和宋美龄接见了他。宋美龄曾在美国乔治亚州读书。陈纳德与她一见如故。此时,宋美龄任航空委员会的秘书长,就邀请他担任她的专业顾问,并给他两架T-13式教练机,以便于他视察中国空军的现状。通过考察,陈纳德得知国民政府名义上有500架飞机,但实际上只有91架能起飞战斗,境况堪忧。

    当陈纳德即将完成对中国空军的考察时,抗日战争爆发了。战争正是检验空战理论的机会,陈纳德决心在蓝天上实现自己的抱负。他马上给蒋介石去电,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蒋回电接受了陈纳德志愿服务的请求,让他“即赴南昌主持该地战斗机队的最后作战训练”。根据蒋介石的要求,陈纳德又招募了部分美国飞行员组成了第14志愿轰炸机中队。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第二天,陈纳德派飞机参战。虽然轰炸机队投弹偏离目标,但中国战斗机在当日的空战中取得了初步的胜利。1937年10月,中国的飞机只剩10多架,许多中国飞行员阵亡。陈纳德设法雇用了4个法国人、3个美国人,1个荷兰人和1个德国人,加上6个幸存的中国轰炸机飞行员,组成了一个“国际中队”。他们成功的袭击了几
小说分类